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記者 蒙敏瑩 實習生 何靖寧 通訊員 莫濠銘)“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是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載體,自黨史學習教育啟動以來,梧州市始終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貫穿黨史學習教育全過程,緊盯群眾所需,扎實抓好“五大實事”,惠及我市環境提升、鄉村振興、民生福祉等事業,讓學習成果轉化為實際成效。
在人居環境改善方面,我市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大力推動“城市更新”行動,開展城市道路提升工程、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設等多個工程項目。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17條道路優化提升、729個充電樁建設,新建或續建地下管網長度約156.3公里,白云山公共停車場等試點運行。鄉村風貌提升工作也在有序推進,其中第一批“兩高”沿線農房特色風貌整治建設任務3448棟全部完成,第二批“兩高”沿線農房特色風貌整治建設任務5091棟開工建設。
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方面,我市常態化開展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集中大排查工作,累計消除風險4031戶16852人。今年,我市計劃安排銜接資金38260.75萬元,用于實施535個為民辦實事工程鞏固脫貧惠民項目,其中基礎設施項目394個,產業項目141個。截至11月底,已安排13366.15萬元實施394個基礎設施項目,項目已完工383個,完工率為97.21%。此外,我市高質量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完成投資5.46億元,占年度投資目標任務的104.6%,超額完成年度投資目標……一系列措施有效推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的銜接。
在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方面,我市在教育、就業、住房、社保、養老等工作上同時發力。其中在教育方面,新建成的市第十六中學、第十七中學已于9月正式辦學,有效緩解我市“大校額”“大班額”問題;就業方面,全市新增城鄉就業人數32768人,失業率控制在2.94%;就醫方面,居民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個性化包簽約數達到4.51萬人,簽約服務質量和服務滿意度不斷提高;住房方面,全市老舊小區改造開工151個,涉及13458戶,開工率100%;社保方面,對全市36個易地安置點14206名搬遷群眾開展入戶排查和社會救助政策宣傳,納入低保4267人,納入特困救助169人;養老方面,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建立起以梧州市養老服務業指導中心“一屏”為核心的綜合服務和監管樞紐,新增一批養老社區、綜合養老服務中心、日間照料中心、長者食堂、護理站等。
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我市以三個“首創”舉措持續提升服務質效,即在全區率先創新建成“一事一碼”管理平臺,推動梧州9092個事項辦事指南“碼”上自動更新;在全區率先設立“一窗通辦”專區,362項事項實現“一窗通辦”,381項服務事項可在雙休日“延時服務”辦理;在全區率先推行新生兒“出生即入戶”便民改革。同時,我市推動政務服務“跨省通辦”便民利企,實現梧州212項服務事項在廣州、肇慶、廈門等10地異地可辦。目前我市899項事項審批效率達到或超過大灣區先進水平,1263項事項審批效率全區第一或并列全區第一。
在強化基層治理能力方面,我市深化“雙報到”活動,推行“鄰里黨建”模式,并創新推行“五長黨員”“鄰里幫幫團”“時間銀行”等40多項黨員服務居民機制,及時協調解決群眾問題2100多項,促進服務能力和基層治理能力雙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