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要充分發揮毗鄰大灣區的優勢,以全力東融為引領,積極對接和服務“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全面提升開放合作水平。
——摘自中國共產黨梧州市第十四次代表大會報告
梧州日報記者 冼振宇
東融門戶,潮涌梧州。這是時代的強音,也是新時代賦予梧州的發展使命。
“全市上下要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時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按照自治區黨委賦予的新定位新要求,堅定不移實施東融戰略,奮力跑出東融加速度。”2021年6月7日,市委書記蔣連生對我市實施東融戰略承接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轉移情況進行調研時,首次對我市的具體做法作出精準概述。
“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在東融上寫好梧州文章。”2021年11月29日,自治區第十二次黨代會期間,蔣連生作為我市黨代表接受廣西廣播電視臺專訪時強調,未來五年,梧州將持續發揮區位優勢,通過產業鏈通、交通聯通、文化融通、審批聯通四個方面,加快建設廣西東融樞紐門戶城市。
回望2021年,市委、市政府高位推進,全市上下齊心協力、務實奮斗,梧州綜合保稅區建設快馬加鞭,產業園區布局延鏈強鏈蹄疾步穩,大灣區靶向招商和審批聯通闊步前行,開放帶動發展新格局加速形成。
劉歡馨 制作
用好各類開放平臺加快東融步伐
歲末年初,位于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的國光梧州產業基地一片繁忙,生產線有序運轉,工人們在崗位上趕訂單、搶進度。近年來,在電子產業龍頭企業梧州國光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帶動下,15家上下游配套企業從大灣區進駐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初步形成以國光梧州產業基地為龍頭的智能電聲產業集群。
作為全國首個跨省合作的平臺,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已成為吸引大灣區產業轉移的熱土,在構建我市開放帶動發展新格局中發揮積極作用。去年8月,位于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的梧州綜合保稅區獲國務院批復設立。去年12月,根據自治區人民政府印發的《廣西加快綜合保稅區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梧州綜合保稅區有了明確定位——將重點打造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加工貿易制造中心。
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黨工委書記易凱航表示,梧州綜合保稅區的定位與試驗區的發展戰略不謀而合,試驗區將在實施東融戰略上義無反顧當好“排頭兵”。圍繞梧州綜合保稅區打造,試驗區將對產業布局進一步優化,以江南片區為主戰場,重點發展電子信息、食品醫藥、裝備制造、保稅物流、保稅服務、跨境電商等領域,推動綜合保稅區產業協同發展。
在搭建東融產銷平臺方面,我市通過簽訂大灣區“菜籃子”建設合作框架協議,成功入選大灣區“菜籃子”城際合作城市,累計獲得供圳、供港和出口農產品基地創建項目12個;
在搭建金融改革開放平臺方面,我市入選廣西直接融資改革創新試點城市,并把廣西文投文化產權交易中心從南寧整體遷入,為我市金融市場體系完善和六堡茶交易市場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在人才平臺建設方面,我市累計引進大灣區人才超過3600名,引進佛山無人機等“人才+項目”35個,同時,組織80多名干部脫產到廣州、深圳等15個城市進行實踐鍛煉,促進人才隊伍發展;
……
一個個開放發展平臺的建設和打造,彰顯我市毫不動搖實施東融戰略的決心。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打造審批東融
東融主戰場離不開一流營商環境作為后勤保障,我市對標對表大灣區深化改革,一批創新突破大、落地見效快、示范效應強的重點改革創新事項相繼落地落實。
項目“拿地即開工”、二手車交易登記打破省際地域界限、戶口遷移和社保辦理實現粵桂通辦、企業招工和人才落戶政務服務上門……我市在東融審批聯通方面迅速行動,做出先行表率。
去年,我市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直接落地承諾書獲評全國示范樣本稱號,該項改革推動全市45個項目實現快速開工,投資額超273億元;先后與廣東7個城市簽訂合作協議,在東融通道梳理出“跨省通辦”事項目錄212項;對市本級1480項政務服務事項進行“減材料、減環節、減時限”,實現全市920項、62%事項審批效率達到或超過大灣區先進水平。
“投資項目承諾制直接落地改革取得成效后,我市開始探索推廣‘科長改革創新工程’作為東融審批聯通的新突破口。”市行政審批局投資項目審批科科長鄭偉表示,我市將對標廣州等全國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加快推進改革,讓大灣區企業和群眾感受到在梧辦事辦證越來越便利。
市人社局副局長陸翔表示,人社部門對標大灣區主要城市,通過“打包辦、提速辦、簡便辦”改革,讓社會保障領域98個事項達到或超過大灣區標準,累計為群眾辦理事項46萬多件(次)。
市自然資源局副局長莫東釗表示,自然資源部門通過“3個合并、1個簡化”改革,實現建設用地項目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書辦理時限壓縮為3個工作日,達到全國領先水平,未來還將加強與大灣區城市開展審批“秒批”“立等可取”合作。
開展靶向招商精準與東融接軌
說起“南國新陶都”,業界人士不約而同將目光投向梧州藤縣,作為我市招商引資承接大灣區產業鏈整體轉移的典范,目前藤縣中和陶瓷產業園已入駐大灣區知名陶瓷企業21家、配套企業17家。去年,園區還引進相關陶瓷技術研究院和產學研基地,歐神諾、蒙娜麗莎、貢寶陶瓷等企業均在去年新增投產生產線,園區不斷匯集行業先進科技成果,為我市東融產業鏈通提供動力支撐。
據市投資促進局統計,去年前三季度,全市完成招商引資到位資金515.06億元,完成全年目標任務超過八成。我市外來投資項目來源地大部分來自大灣區,其中,廣東省以270個項目居內資來源地第一位。此外,來自大灣區的投資項目共計281個,占我市去年前三季度招商引資項目總數的58.66%,到位資金占全市新引進項目到位資金48.96%。
數據背后,折射出我市通過靶向招商開展區域深度合作的迫切愿望。
在東融戰略實施的指引下,全市招商引資工作氛圍濃厚。市委、市政府帶頭“一把手”招商,各縣(市、區)各園區把招商引資作為“一把手”工程強力推進,主要領導每月主動帶隊外出招商,做到重點企業實地考察、重要活動主動推介、重大項目掛帥洽談。去年10月,我市選派48名優秀干部奔赴東融一線,精準定位佛山、東莞等重要駐點城市,全面吹響駐點招商百日攻堅號角。
屹立東融橋頭,一批批優質項目落戶,一個個重大項目投產,使全市激發出加快發展、提檔進位的強大動能。梧州,正乘著實施東融戰略的快車,駛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