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記者 冼振宇 通訊員 熊冰
凝心聚力新發展,砥礪奮進新階段。
翻開過去一年的履職記錄,市政協深入學習貫徹落實市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緊緊圍繞我市打造“一極三城”,建設“四個梧州”的奮斗目標,充分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不斷凝聚共識,以詳實的調研報告、用心的協商建議,匯聚各界力量,繪出最大同心圓。
協商議政做好參謀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市政協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市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以來,常委會和政協委員聚焦推動高質量發展謀良策,為市委、市政府的決策出好主意、當好參謀。
“同在祖國藍天下,每個兒童都是祖國的花朵,但是,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就像花兒生長在陽光照射不到的地方,讓我很心疼。”在圍繞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主題開展協商議政時,市政協主席黃振饒語重心沉。2021年10月至12月,市政協科教衛體委員會組織政協委員深入岑溪市、藤縣、萬秀區、龍圩區,實地開展民主監督調研,并赴柳州、北海、欽州考察取經,通過多部門聯席會議、專題會議梳理問題關鍵,共同推動有關政策和實施工作落實落細。
開展協商議政推動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工作是市政協履行參政議政職能的生動例子之一。為發揮好政治協商、參政議政、民主監督的政協職能,去年,市政協十三屆委員會組織10個界別聯組討論,圍繞經濟高質量發展、農業和鄉村振興、教育和人才工作、醫療養老、文化旅游等方面,提出20多條意見建議,提交并立案57件提案,供市委、市政府或相關部門決策參考。同時,市政協圍繞加大處置園區閑置土地的利用等課題開展監督性常委會議和專題協商,圍繞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大健康產業發展、特色文化挖掘利用、醫藥衛生東融以及法治鄉村建設等7個課題,以對口協商、界別協商等形式深化調研協商,先后提交了《關于加快處置園區閑置土地的建議》《加快我市農業特色產業發展、助推鄉村振興》等9份建言,供市委、市政府決策參考;圍繞《關于面向大灣區發展現代特色農業的提案》等10件提案開展提案辦理協商,推進提案成果轉化落地。
為用好政協社情民意直通車功能,市政協針對影響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難點痛點,積極向上反映訴求,先后向自治區政協提交《關于出臺增加自治區增值稅留成比例專項政策扶持再生資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等20多篇信息,助力我市爭取更多自治區層面的支持,信息上報數和采用數在全區分別排第四位和第二位。其中,《關于加大西部地區精神病專科醫院建設的建議》得到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竺的重視和采納。
獻計獻策推動發展
“市委對我市六堡茶產業有了清晰的發展定位和要求,我們一定要抓好貫徹落實,圍繞六大關鍵環節和‘三原’特色,積極推動六堡茶產業發展。”去年,市政協把“協商大篷車”開進岑溪市和藤縣,市政協主席黃振饒鼓勵茶園、茶企負責人和市縣兩級政協委員提振信心,緊跟市委的決策部署加油干。
自從我市六堡茶生態茶園大會戰號角吹響,市政協積極采取行動,以流動“協商大篷車”的形式推進“一線協商”,組織茶產業鏈各環節和要素保障部門的政協委員,以及有關部門、相關茶企負責人,走鄉村、進茶園、訪茶企,在建設一線感受發展熱潮,提振發展信心。市政協副主席、市六堡茶產業發展指揮部副指揮長李彤華充分發揮政協組織參政議政、政治協商的優勢,深入基層召開協調推進會,廣泛聽取六堡茶企業對茶園規劃、招商政策和產業發展的意見建議。市政協主席會議成員組織三級政協委員深入研究分析茶園建設可能遇到的種苗、土地、資金等問題,從推進茶產業前端種植、中端加工、后端銷售產業全鏈條良性發展出發,著力尋求茶產業高質量發展路徑,鼓勵和推動六堡茶種植、加工、銷售各方開展構建利益共同體的嘗試和探索。
此外,在圍繞我市工業振興、鄉村振興等發展戰略實施,市政協把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貫穿于履職全過程,主席會議成員積極發揮“關鍵少數”帶頭作用,在圍繞工業振興、鄉村振興、基層治理開展委員“三大行動”過程中,針對不同人群開展各類宣講30多場(次)。鼓勵政協委員圍繞我市工業產業建設,參與招商引資、營商環境提升以及重大項目和重點企業的聯系服務工作,主動當好營商環境宣傳員、招商引資引線人。帶領“協商專班”,走訪重要職能部門,以問題和目標雙導向,就加快構建多式聯運體系、加強工業園區與港口“水公鐵空”無縫銜接等開展調研,組織撰寫20多件委員提案和大會發言,提請住梧自治區政協委員提交今年自治區政協十二屆五次全會。
加強學習樹立形象
加強理論學習,提高政治站位,筑牢思想根基,是政協機關和政協委員履職的動力和保障。2021年是我市站在新發展階段,開啟新征程之年,針對新晉常委、委員較多的情況,市政協通過組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主席會議、政協常委會議、專題學習會等多種形式的學習11次,組織委員履職能力培訓3期近300人,不斷讓大家增進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
市政協通過承辦由民革中央、自治區政協主辦的“李濟深與人民政協”座談會,以及開展“書香政協民革書屋”等系列活動,以講好政協故事,促使政協委員尤其是新晉政協委員充分認識和理解人民政協制度的優越性,增強政協委員履職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同時,市政協積極加強日常走訪看望和履職聯系,通過聽取意見、回應關切,增強團結。落實專門委員會聯系界別和組織界別制度,鼓勵和支持界別委員加強與界別群眾聯系,多做春風化雨、解疑釋惑的工作,延伸共識半徑,畫出最大同心圓。重視黨派團體和界別的訴求,鼓勵和支持黨派團體及界別圍繞全市中心工作和政協內部事務提出建議,并努力克服疫情影響,通過網絡密切與港澳委員溝通聯系,鼓勵和支持他們在促進兩地經濟合作交流中發揮雙重積極作用。
市政協還通過重視抓好政協理論研究和宣傳思想工作,向全區、全國分享我市政協工作的好經驗好做法,展示我市良好形象。去年,市政協共有6篇論文入選自治區政協理論研究成果匯編,入選數在全區排名第二,300多篇稿件在政協系統各級媒體、網站等刊發,其中在《人民政協報》等媒體平臺共刊發稿件40多篇,獲自治區政協宣傳發行工作特等獎,是廣西唯一獲2021年度《人民政協報》宣傳發行先進單位的市(縣)級政協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