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市開展“城鄉珍貴樹種進百城入萬村行動”,大大豐富了樹種多樣性,進一步提升鞏固了我市建設國家森林城市成果。但筆者認為,創造良好人居環境,弘揚城市生態文明,構建和諧城市,除了“增綠”外,還應在“護綠”“管綠”“用綠”上下功夫。
防患于未然,保護現有綠色資源。一是筑牢森林“防火墻”,利用森林防火監測系統、衛星熱點監測等現代監控手段與人工巡視監控方式的有機結合和互聯互補,嚴格落實森林防火責任。二是加強宣傳教育,提高群眾保護森林資源的意識。禁止亂砍濫伐,改變“靠山吃山”的落后思想,依法依規退耕還林,退耕還草。
創新管理機制,管理綠色資源。在推進林長制上創新突破。探索“大數據+林長制”機制,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建立覆蓋全市林業資源的林長責任區域網格化和信息管理平臺,對全市林業工作的日常監管及林長任務進度監督。采用數據共享、部門協同、多級聯動等機制,對全市林長制工作進行高效統籌管理。
健全森林經營體系,科學利用綠色資源。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通過科技下鄉、政策引導等方式調動林農積極性,因地制宜發展林菌、林藥、林蜂等種養模式。大力發展森林康養、森林旅游、自然教育等經營模式,發展綠色經濟,促進林農持續穩定增收致富,使生態發展與經濟發展齊頭并進,相互促進。
增強森林保護能力,創新林長制機制,科學利用森林資源,不斷提高森林城市建設水平,讓生態惠民、綠色富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