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在蒼梧縣,陳某彬因直接排放100多噸危險廢物致公共環境受污染,被法院判令其賠償土地生態修復費等費用。此案例公開后,給那些危險廢物排放行為敲響了警鐘。
一般來說,具有易腐蝕、易氧化、易燃、易爆、有毒等特性,能夠對人和環境造成危害的廢棄物品,都屬于危險廢物,如廢水、廢氣、廢渣、廢油和醫療廢物等,就是常見的危險廢物。
危險廢物如直接排放到公共環境中,對土壤、水域和大氣等方面都會造成污染,尤其是對土壤的污染最為嚴重。此外,危險廢物的處置成本很高,再加上有時會使環境的傷害不可逆,或難以修復,應最大限度予以杜絕。
為加強對危險廢物的監管,我們要多措并舉、齊抓共管。有關職能部門應積極主動出擊,對涉危廢的企業、醫療機構、汽修等各行業,要經常組織相關的責任人、負責人進行排查,嚴厲查處違法違規排放行為。
嚴格落實申報、登記工作,根據日常監管情況以及企業、各行業自報,有關部門要從嚴把關,針對涉危廢行業開展規范化管理,實施行政備案工作,逐步建立、健全危險廢物產生源的清單。只有始終保持環境保護整治力度高壓態勢,方能更好地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