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記者 黃子萃 通訊員 黎潔敏)“三線一單”是指以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為基礎,編制生態環境準入清單,力求用“線”管住空間布局、用“單”規范發展行為,構建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的環境管理機制。
7月17日,記者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去年我市在全區率先發布“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實施意見,在全市劃定85個管控區域實施分級分類管控,建立起市級總體生態環境準入清單和工業園區生態環境準入清單。我市作為廣西“三線一單”成果應用唯一市級試點,藤縣作為廣西“三線一單”落地應用縣級試點,積極組織各縣(市、區)生態環境局、市行政審批局、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梧州)管理委員會及市轄區內第三方環評文件技術評估(編制)機構等多部門聯合推動成果落地實施,為我市生態環境高水平發展激活新動能。
與專項規劃編制有效銜接
在相關重大規劃編制過程中,將“三線一單”落實到具體空間的生態、水、大氣、土壤、資源利用等“紅線、底線和上線”要求作為編制的基礎,對于生態環境保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為此,我市圍繞國土空間規劃、礦產資源規劃、流域規劃、園區規劃修編等重點領域率先突破,在《梧州市建筑新材料科技產業園產業規劃》《廣西梧州長洲工業園區總體規劃(2019~2035年)》《梧州市靜脈產業園擴園(桂東生態環保基地)產業規劃》等園區的規劃環評編制和審查過程中,銜接落實“三線一單”管控要求,保障其成果在產業園區落地實施。目前,我市已向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報送《梧州市“三線一單”與北流河干流、蒙江干流梧州市水域岸線保護與利用規劃相互融合,助力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應用案例1篇。
推動產業布局優化轉型升級
以“三線一單”為生態環境準入約束,推動產業布局優化、轉型升級,我市也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在服務園區后續建設項目落地及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時,我市活用“三線一單”數據共享應用平臺,將建設項目的污染排放和資源利用水平是否滿足“三線一單”目標要求作為項目準入基本條件。截至目前,我市運用數據平臺進行智能研判并出具環評報告共296份,為廣西銳異環境科技有限公司25萬噸/年富稀貴金屬物料綜合回收及安全處置項目等一批重大項目提供環境影響預判服務,進一步推進環境管理決策科學化。
此外,通過對照“三線一單”的污染物排放上限、環境質量底線,我市強化義昌江流域污染物排放管控等水環境綜合整治,結合其流域水質現狀,加強對岑溪泰森新紡織產業集聚區項目準入分析研判,確保平榔斷面穩定達到Ⅲ類水質。目前,我市已向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報送《梧州市強化“三線一單”引領,服務義昌江水質超標問題整治工作》應用案例1篇。
促進區域生態空間保護
將環境保護目標通過不同環境屬性的空間單元落實,突出空間差異化的管控要求,是“三線一單”工作的邏輯。據了解,市財政已在今年預算經費中落實我市“三線一單”成果應用支撐服務工作經費49萬元,計劃委托有關服務機構提煉我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落地應用成果,開展技術指導、數據分析、成果案例包裝報送、試點經驗總結材料等工作。
下一步,我市將選取梧州臨港經濟區(包含梧州循環經濟產業園區、梧州高端不銹鋼制品輕工業園區)、梧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藤縣中和陶瓷園區、藤縣新材料產業園等4個條件成熟的園區作為重點,形成工作經驗后再擴大推廣范圍。同時,積極應用“三線一單”成果推動我市“兩高”行業產業布局和結構調整,建立“兩高”主要污染物臺賬,引導園區減污降碳、促進區域協同治理等,為重大項目落地提供保障,力爭把“三線一單”梧州試點打造成特色示范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