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 (記者 蒙敏瑩 通訊員 袁欣 趙慧賢)盛夏時節,走進長洲區倒水鎮富萬村,百畝連片稻田披上一層薄薄的金紗,這里迎來了一批特殊的“農民”。“這季水稻共有25名‘農場主’,他們通過認耕的方式,簽訂一塊可由自己設計的農田,并委托富萬旅游公司代管,現在他們可以享受這份豐收的喜悅了。”富萬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莫森松說道。
近年來,富萬村乘著農村改革的東風,以黨建為引領,成立村級資產管理公司,推行“公司+土地股份合作社+農戶”“旅游+休閑農業”發展模式,創新打造“體驗式”鄉村旅游項目。村子變美了、人氣變旺了,富萬村集體經濟也由2019年5萬元增長到2021年60多萬元,改革集成工作成效顯著。
據了解,長洲區以黨建引領持續深入開展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城鄉融合發展改革,賦能鄉村振興。
農村集體股份權能改革“蓄能”,“紅本子”變“紅票子”。2015年5月,長洲區被確定為全國首批29個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單位之一。自此,長洲區大膽探索“三變”改革(即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明晰清產核資范圍、破解成員確認難點、疏通折股量化堵點、完善運營管理制度、盤活農村集體資產……通過提升集體經濟發展潛力,該區切實將農村改革紅利轉化為鄉村振興活力。
土地改革“旺村”,“農民”變“股民”。長洲區創新利益聯結機制,突破土地規模流轉,采取不同方式激活沉睡的土地資源,讓鄉村產業煥發新的活力。近幾年,倒水鎮旭村村民麥柳寧就搭乘該村發展東方美人茶產業的“順風車”,以土地入股的形式獲得分紅的同時,還能通過在茶園務工獲得年收入近3萬元,實現“分紅+工資”雙收益。
城鄉融合改革“縮距”,“農區”變“景區”。傍晚時分,走進長洲鎮泗洲村,“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園景與“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江景相互映襯,勾勒出一幅美麗鄉村畫卷。“以前村民想方設法離開小島外出謀生,現在村里環境越來越好了,很多外出的村民又回到村里發展產業了。”長洲鎮泗洲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覃建良說道,以長洲區開展城鄉融合改革為契機,泗洲村大力發展起了鄉村旅游產業。如今村里游客絡繹不絕,村民在家門口就能賺錢,原來的窮鄉僻壤蛻變成了“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和“五星級鄉村旅游區”。
據了解,通過改革,長洲區農村集體總資產從2014年改革前的15.39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35.53億元,增長了130.8%;農村集體經濟總收入從3825萬元增加到6682萬元,增長了74.7%。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02萬元增加到1.99萬元,增長了95.1%。2021年,長洲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樣板”在全國推廣。
潮涌帆正勁,碩果盈枝頭。近日,自治區黨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表揚2021年度自治區鄉村振興改革集成工作先進縣(區)及優秀試點村,長洲區再獲自治區鄉村振興改革集成工作先進縣,富萬村獲自治區鄉村振興改革集成優秀試點村,共獲得獎勵資金105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