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瑤歌
(明)區昌
何年政令苛縣煩,我民棄業投深山。
弓刀雜居瑤與蠻,欲悔無路何由還。
天子仁明照八垓,有如妍媸臨鏡臺。
不以刑威奪恩愛,故遣縣令勤招徠:
勤招徠,意甚長。
捐爾刀與槍,
飾爾巾與裳,
挈爾妻兒復故鄉。
爾田,爾莊;爾稼,爾桑。
我蠲爾差,除爾糧,
爾不悛兮爾自戕。
爾尚歸來來莫遲,我有賞犒恤爾私。
爾尚歸來來莫疑,我心誠信天所知。
攜扶老幼登縣門,享我紅酒及牛豚。
爾老有子子有孫,同歸壽域荷天恩。
(選自《梧州歷代詩詞選》)
區昌(生卒年不詳),明代順德(治所在今河北邢臺市)人。
這首《撫瑤歌》是一首代替明朝地方政府(或縣令)創作招撫瑤民的韻文,相當于現在某縣政府(或縣長)致某群體的一封公開信,內容簡單,是一首勸說瑤民回來從事農業生產,不要躲到山里去躲避徭役的韻文,構思獨特,筆調輕松,說理透徹,說情真摯,合情合理,耐人尋味。
第一,構思獨特,直接說理。
前八句,說明政府派遣縣令招撫瑤民回來的原因。第一至第四句:“何年政令苛縣煩,我民棄業投深山。弓刀雜居瑤與蠻,欲悔無路何由還。”說明政府同情瑤民遭遇,理解瑤民的處境;第五至第八句:“天子仁明照八垓,有如妍媸臨境臺。不以刑威奪恩愛,故遣縣令勤招徠。”說明當朝的皇帝開放賢明,輕刑重義,特地派遣縣令招撫大家回來,是真心體恤百姓。
第九至第十五句,說明政府招撫瑤民的目的:“勤招徠,意甚長。捐爾刀與槍,飾爾巾與裳,挈爾妻兒復故鄉。爾田,爾莊;爾稼,爾桑。我蠲爾差,除爾糧,爾不悛兮爾自戕。”說明政府招撫的具體辦法,讓瑤民明白棄山從耕的好處。政府送給你們柴刀、獵槍、頭飾、衣裳,希望你們帶領妻子、兒女回家鄉,你們的田地由你們種植莊稼和蠶桑,政府還免除你們的兵役和糧稅,你們不回來呀就是你們的損失。
第二,筆調輕松,委婉說情。
后八句,說明政府招撫瑤民的意義。第十六至第二十三句:“爾尚歸來來莫遲,我有賞犒恤爾私。爾尚歸來來莫疑,我心誠信天所知。攜扶老幼登縣門,享我紅酒及牛豚。爾老有子子有孫,同歸壽域荷天恩。”通過說明瑤民棄山歸耕的暫時好處是“爾尚歸來來莫遲,我有賞犒恤爾私。爾尚歸來來莫疑,我心誠信天所知。攜扶老幼登縣門,享我紅酒及牛豚”和長遠的利益“爾老有子子有孫,同歸壽域荷天恩。”從情感上打動瑤民,促進招撫效果。韻文中用了兩個相同句式:“爾尚歸來來莫……”“爾尚歸來來莫……”疊唱政府招撫的好處:“我有賞犒恤爾私”“我心誠信天所知”,增強了招撫的緊迫感和誠意,達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藝術效果。
這首《撫瑤歌》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反映了明朝社會現實的一個側面。韻文語言質樸,藝術手法新穎,以歌謠的形式,直接說理、委婉說情,讓瑤民看到回歸的好處,看到回歸的出路,看到回歸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