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時節,陽光和煦。1月6日,藤縣和平鎮欖莫村粉葛種植示范區的田野里,一堂別開生面的宣講課正在進行。
“大家先對比兩塊地產出的粉葛,施用生態有機肥料產出的粉葛個大、表皮光滑、賣相好,價格自然要高些;反觀施用普通化肥種出的粉葛個頭小、表皮粗糙、枝丫多、品相不好,價格當然要低些……”藤縣農業農村局農廣校副校長黃恒文結合粉葛新型種植技術,深入淺出地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村民聽得津津有味。
當天的“農技課堂”沒有講臺、沒有課本,課堂氣氛卻很熱烈——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和平鎮有種植粉葛傳統,種植面積常年保持在3萬畝以上,粉葛產業已成為我們的‘一鎮一品’致富產業。”
“這些年不少鄉親種植粉葛走上了增收致富路,但怎樣才能種出更綠色環保的產品,把這條產業鏈延伸得更長呢?”
“黨的二十大報告說,要創響一批‘土字號’‘鄉字號’特色產品品牌等鄉村特色產業發展路徑。我認為和平鎮的粉葛產業要做大做強做優,首先要改掉以往依靠大量施用化學肥料提高產量的做法,多用生態有機肥料,做好‘土’字文章。”
……
村民們結合發展粉葛產業的話題,你一言我一語地表達各自對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想法。
連日來,這樣的宣講課堂在藤縣的田間地頭時常可見。藤縣農業農村部門集中學習了黨的二十大精神后,組織農技人員、科技特派員組成宣講小分隊,結合開展冬春科技下鄉培訓活動,進村入戶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導農戶做好冬種春管工作,助力增產增收。
“這種宣講方式很實用,既讓我們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又學到粉葛種植新技術、了解產業發展方向,一舉多得。”村民周梅說。2022年,周梅種植了8畝粉葛,如今一家人都在忙著采挖粉葛上市銷售。“僅種粉葛預計一年收入不下8萬元,這都是托去年初學到的種植新技術的福呢。”豐收的喜悅洋溢在周梅的臉龐。 (黃群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