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習近平總書記在去年底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強調:“要堅持真抓實干,激發全社會干事創業活力,讓干部敢為、地方敢闖、企業敢干、群眾敢首創。”自治區黨委書記劉寧在部署今年全區各項工作時指出,要重實效、強實干、抓落實,推動形成“干部敢為、地方敢闖、企業敢干、群眾敢首創”的濃厚氛圍。
在具體工作中,我市各級各部門是如何貫徹落實“四敢”精神,以“起步就要提速,首戰就是決戰”的奮斗姿態,推動打造“一極三城”建設“四個梧州”邁出更大步伐、取得更大成效的?本報推出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記者 甘沁雨)干部敢為,首要在“敢”,立足崗位,發揮優勢,順時而為,乘勢而上,牢牢掌握工作主動權,堅決打好發展主動仗。如今,我市正在全力爭時間、搶進度,以“起步快跑”的緊迫感打好一季度經濟穩增長開局戰,為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打下堅實基礎。
連日來,我市機關各部門干部認真發揚敢為天下先的干勁、敢闖無人區的沖勁、敢做弄潮兒的拼勁,吹響新一年砥礪前行的奮斗號角。大家紛紛表示,要立足崗位職責,敢作敢為敢擔當,為推動打造“一極三城”建設“四個梧州”貢獻新力量。
用好一個人,激勵一大片,干部敢為是建設堪當民族復興重任高素質干部隊伍的題中之義。近年來,我市持續釋放職務與職級并行制度效應,注重在六堡茶產業、工業振興、東融開放、鄉村振興等重要工作“選將”,尤其對那些在關鍵時刻、突發事件、斗爭一線豁得出來、沖得上去的猛將闖將干將大膽使用、晉升職級。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陳堅表示:“我們將以組織路線服務政治路線的高度自覺,結合落實全區組織部長會議精神,抓緊抓實激勵擔當作為這一主題,堅持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引領廣大黨員干部堅定信仰信念信心,把‘干的導向’與‘選的風向’統一起來,完善日常考察識別研判工作機制,落實關心關愛干部的政策舉措,大力推進領導干部能上能下,以正確的用人導向引領干事創業導向,為推動打造‘一極三城’建設‘四個梧州’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1月25日,梧州明朝兩廣總督府文化旅游博覽區人流如織,大批市民和外地游客來到景區有序參觀游覽。陳凡 攝
今年春節,我市創新開展2023年“開年游梧州”系列活動,圍繞“演、展、惠、游、購”等主題,推出包含文化、體育、旅游三大板塊在內的30多場年味十足、精彩紛呈的“文旅大餐”。春節假期我市實現旅游消費11.59億元,同比增長22.42%,全市旅游市場整體呈現氛圍濃厚、市場興旺,全域旅游市場實現“開門紅”。“今年,市文廣體旅系統全體干部將以承辦2024年廣西文化旅游發展大會為抓手,堅持‘項目為王’理念,加力文旅產業發展,提前謀劃、合力攻堅、大干快上,推動文旅產業在更廣范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上深度融合高質量發展。”市文廣體旅局局長盧寬說,該局將持續加力推進騎樓城、明朝兩廣總督府等全市“十大”重點文旅項目建設落地見效、開放運營;加強文旅資源開發利用,整合現有資源、開發潛在可利用資源,強化項目謀劃、包裝、開發,為我市文旅產業持續發展夯實基礎;聚焦市場復蘇,出臺補助政策,以激活旅游市場、帶動旅游消費為目標,培育文旅消費新熱點。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近年來,我市不斷強化科技創新支撐引領作用,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創新人才引育模式,不斷發揮科技創新支撐引領作用,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我市把2023年確定為科技振興的突破年。“作為科技管理干部,我將與全市科技系統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市科技局政社科科長邱實表示,市科技局將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強”和自治區“緊緊依靠科技創新推進工業振興,一體推進工業強桂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鍛造工業振興長板,突破科技創新短板”等重要部署,加強產業關鍵技術攻關,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推動產業技術創新;強化科技企業培育,合力推進創新平臺建設,持續推動科技東融,加大科技人才培育力度,加快創新資源集聚;面向科技支撐生命健康、生態環境保護、助力鄉村振興等人民需求,實施科技惠民工程,強力推動科技振興賦能高質量發展。
位于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梧州)高新片區的盈田智能制造產業園,引進了一批智能制造行業企業進駐、生產,助力我市智能制造產業發展。陳凡 攝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命脈。近日,我市印發《梧州市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十四五”規劃》,分析了我市工業“十四五”期間的發展機遇與面臨的挑戰,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的總體目標、總體布局、重點產業、重點項目和保障措施,全市共有269項重大工業項目納入梧州市“十四五”期間的重大工業項目,項目總投資5859.87億元。“作為市工業振興指揮部的一員,面對工業企業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要以一個不回避、敢作為、善作為的工作態度幫助我市工業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市工業振興指揮部辦公室綜合協調組組長譚澤建介紹,今年該指揮部全體干部將繼續當好“店小二”,助企加速跑,加快出臺支持工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推動重點工業企業和項目建設,打造千億元、五百億元產業園區,以全產業鏈思維抓好百億龍頭企業培育,瞄準粵港澳大灣區引進更多龍頭項目落戶梧州,為“再造一個工業梧州”做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