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記者 黃子萃 通訊員 梁夢婷)在六堡鎮中心校校外輔導課堂上,學生們聚精會神地觀看茶師非遺傳承人炒制六堡茶的過程,這是共青團蒼梧縣委為推進縣域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工作,因地制宜打造的項目活動之一,以打造六堡茶少先隊校外實踐基地為重點,探索出一條“茶鄉青年愛茶鄉,茶鄉青年為茶鄉”的改革新路。
2月15日,記者從團市委獲悉,自縣域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工作啟動以來,團市委堅持市縣聯動、一體推進,以推廣優秀試點縣藤縣的改革成果為抓手,指導縣(市、區)共青團挖掘本地工作特色,打造特色工作品。去年6月,我市被確定為廣西兩個團中央直接聯系的地市之一,基層改革工作遍地開花,邁上新臺階。
萬秀區團委以“兩平臺兩隊伍一基地”探索農村共青團建設新模式,精心設計了村污水處理廠、砂糖橘園、稻田等各類研學實踐路線,為青少年提供校外實踐舞臺,有效提升鎮、村共青團建設質量。龍圩區團委以推進組織運行扁平化為目標,解鎖“高校+社區”“志愿+實踐”“專業+需求”等校地共青團組織合作共建的新路徑。蒙山團委重點打好“隊伍、組織、項目”三張牌,選聘28名蒙山籍優秀在校大學生兼職鄉鎮、村(社區)團組織副書記,擴大外賣快遞、街舞輪滑、戶外等新型青年群體團支部,實現團組織建設與青少年成長“互動雙贏”的良好局面。
“通過各類青年關愛項目,我們找到了基層團組織服務青少年的有力抓手,也為志愿者搭建了平臺,共同促進農村貧困兒童健康成長”據團市委有關工作人員介紹,為助推各縣域團屬項目持續發展,團市委加大青年服務項目供給力度,去年爭取資金63萬元在青少年聚集地、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建設9個“廣西青空間”;募集愛心資金(物資)242.4萬元,幫力1224個貧困學生圓大學夢,為3千多名農村困難兒童發放“愛心暖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