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載,龍圩區大坡鎮創新探索全域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新模式,委托專業單位全過程設計、施工、運營一體化,突出建管結合,推動村莊人居環境由“一時美”向“一直美”轉變,并通過建立長效管護機制,推動農村廁所糞污整治、農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亂倒亂排等問題徹底解決。 鄉村的“主角”是人,一個鄉村建設得如何,歸根結底要由生活在這里的人來衡量,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鄉村治理的方向。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边@為新時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下足鄉村治理“繡花”功夫、不斷提升鄉村治理精細化水平指明了方向。 可以說,推動村莊人居環境由“一時美”向“一直美”轉變,正是梧州城鄉治理科學化、精細化、智慧化水平不斷提升,城鄉軟實力不斷“進階”,傾力打造善治之城鄉的實踐與佐證。作為城鄉高質量發展的價值中樞,每個城鄉若都能以解決好群眾“關鍵小事”為目標,用心穿好“繡花針”,努力織密“千條線”,不僅能讓我們這座城市的“面子”更靚、“里子”更實,還能不斷彰顯民生情懷,持續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認同感和歸屬感。 新鄉村就要有新治理,新追求,新風尚,鄉村治理能力和水平往往彰顯一座城市的形象,而打通基層治理這一人民群眾感知公共服務效能和溫度的“神經末梢”,能更好地激發凝聚人民群眾動起來、城市形象樹起來、市場經濟活起來的強大合力。 做好鄉村治理,首先要掌握“穿針法”,主動順應城鄉治理智能化趨勢。要積極探索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各領域的應用,把握關鍵環節、找準重點突破、合理布局力量,用治理目標導向“穿針”,以結合城鄉發展實際“引線”,讓“一針一線”飽含鄉村建設者的慧心巧思、“一枝一葉”牽動政府各部門的民生擔當。 其次,要擦亮人民滿意這根“繡花針”,全力提升群眾“幸福指數”。在保留城市歷史文化記憶、延續城市文脈上下足功夫,讓市民群眾在記得住歷史的同時,打造城鄉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的“亮點”。 要找準聚焦城鄉治理堵點、直擊民生領域痛點,摸清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實際問題,把“病因”找準,把“方子”開準,以看得見、摸得著、過得硬、叫得響的實際成效回應群眾熱切期盼,以群眾的笑臉展現老百姓的幸福感和鄉村的“氣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