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自治區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局第五支隊聯合梧州市公安交警、縣(市、區)交通執法部門開展聯合治超行動,對過往車輛進行檢查,重點整治“跳磅”“沖磅”“百噸王”和大件運輸車輛“辦短跑長”等違法行為。
“治超”工作簡單來說就是相關部門對客、貨車輛超員超載超高等違規行為進行治理的一項工作。由于客貨運汽車多,治理超限超載的確是一個普遍性的難題,各地都意識到超限超載車輛對交通安全、環境和道路設施的巨大危害,因此都不同程度加大了治超工作的力度,這種勢頭是好的,群眾拍手支持。 違法超限運輸的最大危害就是對公路及其附屬設施造成嚴重損壞。據相關試驗數據證實:當車輛軸載超限值1倍時,其通過瀝青路面一次就相當于標準軸限值的車輛通過256次。這就不難理解,一些設計壽命十多年的公路和公路橋梁為何使用短短幾年就遭到了嚴重破壞,成了危路危橋的原因了。因此,相關部門只有不斷強化執法力度,使執法檢查工作常態化,才能有力遏制住超限運輸行為的多發、易發,才能避免公路陷入過早損壞,反復翻修,邊修邊損,屢修屢壞的怪圈。 筆者建議,我市開啟“平安貨運”專項整治行動后,要建立“治超”工作長效機制,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堅決把超限超載高發的勢頭打下去,不但要在高速公路開展治超工作,也要在普通公路、貨運源頭等區域全面實施聯合執法,嚴厲查處車輛超限超載運輸行為。具體可通過開展定點聯合執法、流動聯合執法、高速公路入口聯合執法、貨運源頭聯合執法和開展聯動管理,實現信息互通,依法依規實施失信聯合懲戒。特別是要安裝高科技的超限檢測監控設備,運用高科技手段,在無人值守的情況下也能對超限超載車輛實時監控,自動記錄超限超載情況,就像安裝在公路上的監控攝像頭,能對過往車輛的違法違規行為實施有效監控的手段,向司機們敲響警鐘,使司機們認識到超限超載的錯誤及其嚴重危害性,以及為此要付出的高違法成本等代價,督促司機們循規蹈矩地在公路上行駛。只有這樣,“治超”工作才能真正步入科學化、規范化、常態化的發展軌道,還廣大人民群眾一個有序、暢通、安全的交通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