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福利在线_xxxx影院_毛片网站免费_777sesese

梧州零距離APP梧州零距離
梧州零距離網 > 專題報道 > 正文
挺立在敵后戰場
時間:2023-09-28 來源: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 作者: 編輯:陳虹熹

李濟深 (梧州市中華文化促進會供圖)

講述人:李沛鈺(李濟深之子) 李筱桐(李濟深之女)

父親李濟深在抗日戰爭中雖然沒有參加正面戰場的重大戰役,但他在國民黨統治區的敵后戰場上進行了長期的斗爭。

父親一貫主張抗日,擁護國共合作。早在1933年福建事變時,他就和中國共產黨建立了聯系,簽訂了《抗日反蔣的初步協定》。1935年7月,中共黨員宣俠父、張威等同志與父親取得聯系,后來,他們都成為李濟深、陳銘樞、蔣光鼐、蔡廷鍇等人發起的“中華民族革命同盟”的骨干。1936年6月,中共中央派云廣英同志通過宣俠父與父親接頭,父親當即表示他是擁護中共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還寫了一封長信托云廣英轉交毛澤東同志,表示同意促蔣抗日,愿致力于爭取蔣介石停止內戰。

當時的福建人民革命政府,由于積極主張抗日,在全國人民當中享有很高的威信。抗戰時期,蔣介石曾邀父親 (父親曾任福建人民政府主席)到重慶合作抗日。到了1939年,國共兩黨的關系比較緊張,蔣介石為了從表面上緩和與共產黨的矛盾,成立“戰地黨政委員會”,蔣介石認為父親和共產黨關系較好,所以讓父親出面主持工作。父親向蔣介石提出了兩項條件:一是請蔣介石出任主任委員,他以副主任委員代拆代行;二是在人事方面一定要不分黨派,主張抗日的人都要用。蔣介石只好答應了父親的條件,因而父親得以邀請了周恩來、張友漁、梅龔彬、劉一蜂等共產黨員和一些愛國人士擔任該委員會的政治委員和設計委員,開展了抗日民主活動,協助中國共產黨做了許多工作,大力支持進步力量。在此期間,父親還發表過大量文章和講話,表明自己的觀點和立場,因而招致蔣介石忌恨,后來蔣又解散了這個委員會。

1940年,蔣介石將父親調任桂林辦公廳。蔣介石想以此削弱父親的力量。蔣介石還在父親身邊安插了不少特務,對他的行動進行監視。但父親在這期間仍利用他的合法地位巧妙地支持了進步力量和抗日活動,并且掩護、照顧和營救過大量共產黨人和民主人士。比如1941年皖南事變后,八路軍桂林辦事處被迫撤銷,夏衍等同志通過父親得到桂林辦公廳的批示,順利地將宋慶齡、陳嘉庚先生募集的醫藥、器材、款項等轉運妥交給陜北方面。

在皖南事變之后,共產黨人、民主人士和“左翼”文化人在國民黨統治區遭受迫害,中共中央決定把他們撤到香港。這批人士轉移時都從桂林經過,以便得到父親的幫助。當時各個關卡、要塞都有特務盤查,每當他們碰到麻煩事時,父親都給予幫助,極力掩護。他還運用辦公廳每天能掌握幾張到香港的飛機票的權力,設法將李克農、張友漁、鄒韜奮、夏衍、梁漱溟等人送往香港。

1944年秋,桂林告急,父親決定在桂林陷落后回原籍蒼梧大坡組織抗日武裝,配合八路軍和中共地下游擊隊抗日。在父親堅持游擊戰期間,蔣介石不但多次催父親回重慶,還派出特務監視父親甚至采取了暗殺的手段。廣西的地方頑固勢力,也在物力、人力等方面給父親制造種種困難。中共中央在這時對父親伸出了支援的手,曾先后派遣狄超白、李嘉人 (代表東江縱隊)和連貫同志前來幫助,在軍事、政治以及物資上都給予很大的支持。

抗戰期間,父親還經歷過考驗。日本人曾派一個人來找父親,說是只要能夠“合作”,就將整個華南、西南交父親管轄,被父親當面拒絕。父親為了表明抗日的決心,還在1942年和1944年先后送兩個兒子(李沛鈺和李沛瓊)到幼年空軍學校學習,以便學成后駕機殲敵。父親在抗戰中曾救濟過許多人,而我們家當時常吃一種有紅有綠有黃的霉米飯,人家還以為我們把香腸切碎了蒸飯吃呢。

(原文刊載于1985年11月5日《團結報》。 本文摘自《梧州人的抗戰》一書,略作刪改)

掃一掃,閱讀更多“講好梧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