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糖尿病聯盟(IDF)2021年發布的《全球糖尿病地圖(第10版)》顯示,2011年至2021年,我國20至79歲的糖尿病患者達到1.409億,患病率達到12.8%。糖尿病前期人群比糖尿病的患者人數還要多,約為3.5億。糖尿病前期人群還有機會恢復到健康狀態嗎?這部分人群如何控血糖?北京醫院·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內分泌科主任郭立新針對公眾關心的糖尿病前期相關問題進行了權威解答。
認識糖尿病前期
血糖升高,是不是得了糖尿病?
血糖升高能否成為診斷糖尿病的指標,取決于血糖值是否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糖尿病患者在確診之前就存在一定程度的糖代謝異常、血糖指標異常等,這個時候還沒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所以這個階段叫作糖尿病前期。
一旦血糖值超過正常標準,就需要做進一步的血糖檢查,以判斷究竟是糖尿病前期還是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距離糖尿病還有多遠?
糖尿病前期是指個人的血糖值已經超出正常值,但是還沒有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
具體來說,糖尿病前期是指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6.1毫摩爾/升,小于7.0毫摩爾/升;或者用75克葡萄糖做糖耐量試驗,2小時后的血糖值大于或等于7.8毫摩爾/升,小于11.1毫摩爾/升。
糖尿病前期是一個危險階段,需要積極應對。如果能夠盡早干預,患者就有可能復轉到健康狀態。
糖尿病前期有沒有明顯的癥狀?
實際上,糖尿病前期很少有典型的臨床癥狀。糖尿病前期人群一般不會出現糖尿病患者的“三多一少”(多飲、多食、多尿、體重減輕)癥狀,但是有一部分糖尿病前期的人比較容易饑餓,也有一部分人會有輕微的口渴,還有一部分人會感覺乏力。
另外,進食量增加和午餐后出現低血糖,是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在早期最容易出現的臨床表現。
如何走出糖尿病前期
第一,要保持良好的心態,不要焦慮,越焦慮越容易分泌升高血糖的激素。
第二,保持良好的睡眠。良好的睡眠可以幫助我們調節身體激素。我們身體中有很多激素都會影響到血糖,其中胰島素是可以降低血糖的激素。如果一個人每天不好好休息,尤其是睡得太晚,長此以往對血糖的影響非常大。
第三,要控制體重。肥胖可引起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血脂異常、嘌呤異常、尿酸異常等。肥胖還可以使腫瘤的發生風險明顯增加。肥胖還可能帶來腰椎、膝關節和踝關節等的損傷。此外,肥胖還可能導致尿失禁、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等問題。
第四,要進行合理的運動。成年人每周要進行不低于150分鐘的有效運動,所謂有效運動是指達到有效心率的運動。我們可以簡單計算有效心率:用220減去年齡,再乘以0.5至0.7,得到的結果可以作為運動時的有效心率。需要提醒的是,心率有問題的人不適用這個公式。運動方式可選擇有氧運動、力量訓練、平衡訓練和柔韌性訓練等。
(據老年健康報強國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