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記者 吳艷虹)近日,熱心讀者向本報反映稱,萬秀區云蓋路南三巷、石鼓路等河東老舊小區、街道路段有衛生死角,希望相關部門能做好衛生管理。
11月16日,記者來到云蓋路工人醫院新建大樓項目工地周邊走訪,發現工地旁是一條巷子,順著巷子往前走看到一片居民區。工地長約20米的圍擋外,有滿地的垃圾堆積,包括塑料袋、一次性飯盒、煙盒等。圍擋對面有項目辦公場所,以及住宅、超市、飲食店等。市民高女士說:“這條巷子是從家里到云蓋路的主要出入通道,巷子里面住了很多人,自從工地的圍擋建起后,地上的垃圾也越來越多,有人把垃圾隨意丟棄在這里。有時候,環衛工人會清掃。”
當天,記者還到萬秀區石鼓路、大東上路一帶走訪,發現老舊樓房比較密集,樓棟之間是一條條窄小巷子。記者觀察發現,大部分巷子的巷內衛生狀況比較良好,但有些巷子拐角處或部分少人經過的巷子就會出現地面有垃圾、雜物堆積情況,形成了衛生死角?!斑@些巷子窄小又少人走,有些人會把木板、廢舊紙皮之類的丟到巷子里,一旦有人帶頭丟了,后面就陸續有人跟著丟。有時候我會讓環衛工人幫忙清理。”家住附近的市民劉先生說。
對此,記者向萬秀區環衛站了解情況。該站相關負責人徐先生表示,萬秀區內的環衛工作實行網格化管理,每天安排機械對主干道進行大清掃三次,人行道則實行人工清掃。根據相關衛生管理條例,大型機械不能進入背街小巷,因此對于背街小巷的清掃,環衛工人每天早上人工清掃一遍,傾倒垃圾桶內的垃圾。同時,環衛站巡查人員會沿路檢查,一發現垃圾桶滿的情況,馬上通知工人前來清運。
“在每一條背街小巷內,環衛部門都放置了多組垃圾桶,至于為什么仍然有衛生死角存在,我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部分居民群眾貪圖方便,就近就便隨意把垃圾丟在地上,而不是規范丟棄到垃圾桶內;二是工地施工人員隨意丟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毙煜壬f。
萬秀區政協委員梁海山建議:對于河東老城區的衛生死角問題,萬秀區政協近期調研發現,一部分原因是城區改造中,早期設計方案不夠完善,造成一些遺留問題;另一部分原因是垃圾桶設置間距較遠。在新的城市改造方案中,有關設計部門要繼續完善垃圾桶設置間距問題,除了考慮美化,還應考慮便利度。對于損壞的垃圾桶,相關部門要考慮撥出專門款項進行更換。同時,相關部門、街道、社區等應加強對城市市容、文明素養等方面的宣傳,提高市民衛生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