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 近日,有網友反映稱,有市民在梧州市河西防洪堤卡地亞段堤防護坡開墾種植作物,影響市容市貌和空氣環境,希望有關部門能及時處理。
護坡種菜屢見不鮮
12月12日上午,筆者來到現場走訪發現,種植作物的“菜地”在防護坡綿延近50米,作物以油麥菜、白菜、生菜等為主,長勢良好。部分“菜地”還用石頭砌筑劃分范圍,有的“菜地”還在泵站出水口周邊圈地種植,遠遠望去像“小型農場”,現場有幾位市民正在給蔬菜澆水、松土。
家住附近的市民陳先生表示,他經常到西江邊散步,自從防護坡有市民種菜后,遠遠就能聞到有機肥料的味道,這些“菜地”使西江景觀大打折扣,“種植者不應只圖自己的利益而損害了公眾利益,希望相關部門加大力度進行整治,保護好西江良好的水文環境。”
近日,市防洪處整治河西堤違法種植作物。羅浩彥 攝
隨后,筆者向市水利局防洪處反映上述情況,市防洪處馬上安排工作人員到現場查看情況,并在顯眼位置張貼限期清理告示,要求種植者于12月14日前自行清理護坡上的農作物,對逾期未清理的農作物,將依法進行全面清理,以恢復護坡原狀,保護堤防安全和岸坡環境。
據悉,市防洪處巡查人員已多次對相關人員進行普法教育,但仍有部分市民對堤岸種植的惡劣后果認識不足,依舊開墾種植。
據了解,梧州部分其他河堤護坡也存在上述的“小型農場”。
加強巡查持續糾治
12月15日上午,市水利局防洪處組織工作人員,對河西堤白垢泵段、三龍堤以及錢鑒堤三處河堤的違法種植開展專項整治行動。經過清理,原本的“菜園”恢復為自然土壤的狀態。“在風吹、降雨等天氣的作用下,野生植物的種子會被帶到土壤中,過段時間,清理后的土地上就會長出新的植被。”工作人員說。
為什么河堤護坡不能種菜?市水利局防洪處的工作人員給出了詳細的解答。首先,從法律層面上看,《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相關條文明確規定,禁止在行洪河道內種植阻礙行洪的林木和高稈作物。其次,從安全層面上看,梧州的防洪堤底下鋪設了生態互鎖磚,磚面覆蓋一層天然植被,對防洪堤的坡面起到固土固堤的作用。種菜涉及到開墾、松土、施肥、焚燒枯草秸稈等影響土壤穩定性的行為,會破壞防洪堤的整體性和穩定性,還容易造成水質污染。還有一些市民在水泵口圈地種菜,一旦水泵開啟排水,會造成不可預估的人身安全事故。再者,從城市發展層面上看,梧州的河流景觀、生態護坡、休閑步道形成一條完整的濱江水域景觀帶,連綿的“菜園”與景觀帶格格不入,造成了水文環境的破壞,影響市容市貌。最后,從權屬管理層面上看,防洪堤屬于國家水利用地,不屬于個人所有,不能用于私人作業。
下一步,市防洪處將繼續加強堤防巡查力度,堅決整治防洪堤護坡違規種植農作物行為,保護好梧州的濱水生態環境。 (羅浩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