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記者 蒙敏瑩 通訊員 宋承濱)“去年買新能源汽車的時候,我還因為充電問題感到焦慮,現在好了,不僅住的地方有充電樁,上班附近也有新能源充電站,回家上班都可以充上電,非常方便!”近日,位于萬秀區富民二路的旺城充電站內,正在給新能源汽車充電的市民蔣女士告訴記者,這個充電站有快充和慢充兩種選擇,自己只需要用手機掃一掃充電樁上的二維碼,汽車就可以充電了。
走進旺城充電站,一座座嶄新的新能源充電樁整齊排列,整個充電站寬敞整潔有序,提槍、接入、掃碼、啟動,不時有新能源車主駕駛車輛來到充電站充電。據了解,旺城充電站采用無人自助充電模式,設置有9臺直流雙槍充電樁,14臺交流雙槍充電樁,并安裝了一臺800千伏安箱式變壓器,可同時滿足46臺新能源汽車的充電需求。該充電站的運行,有效緩解了周邊新能源汽車用戶出行及充電續航問題,為市民出行加足“電力”。
近年來,隨著我市新能源汽車保有量不斷增大,市民對新能源汽車停放及充電樁的需求逐漸增加,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成為亟待解決的民生問題。為了解決市民新能源汽車充電難這一民生問題,2023年10月以來,我市堅持以學促干、務求實效,把主題教育與深入實施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行動結合起來,大力推進城鄉公共領域、居住社區、高速公路服務區等領域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以“滿格”電力賦能綠色出行。
“2023年10月以來,全市新增新能源汽車充電樁400多個,有效緩解市民和游客的‘充電難’問題。”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唐志云介紹道,近期,我市聚焦調研中發現的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總量不夠、覆蓋面不足等問題,大力推行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建設,按照集中充電站和快慢充結合的模式,在車站、商業廣場等多個充電站點建設集中充電站,在工業園區、交通樞紐、旅游景區、居民小區等重點場所合理布局一批快充、慢充結合的充電樁。
新能源充電樁的建設與使用,不僅是解決新能源汽車充電需求的關鍵,更是推動“綠色”出行的重要一步,將為賦能“綠色出行”提供不竭動力。
唐志云表示,下一步,我市將繼續深度挖掘城市空間,統籌推進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建設,圍繞重點行業和領域,在機關事業單位、工業園區、旅游景區、交通樞紐等區域,統一布局、規劃建設一批充電樁。同時,我市還會加快推動充電樁進居民小區,構建科學布局、智能開放、快慢互補、功能完善,與新能源汽車消費快速增長相匹配的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促進人民生活生產方式的綠色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