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記者 吳小華
今年梧州兩會期間,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話題引起代表委員們的熱議,市政協委員、市博物館館長吳培赩也積極建言獻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是維系各民族團結的精神紐帶。我市立足現有的文化資源,通過文博課堂、參觀講解、藝術體驗等方式,進一步增強了各族群眾的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吳培赩說。
近年來,我市全力打造散雜居地區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梧州樣板”,培育了5個全國級、42個自治區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今年1月,梧州市上榜第十一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命名,這標志著我市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取得重大突破。
吳培赩認為,自古以來梧州就是各民族融合薈萃之地,民族團結的故事不僅要講給少數民族同胞聽,更要講給漢族群眾聽。通過以文物為核心講歷史,以史書記載講故事,將封存在文物、史書中的民族交流交融故事生動講述給各族群眾,促使漢族與各少數民族同胞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同時,要充分利用名人事跡、兩廣各民族文化交融歷史,面向粵港澳大灣區講好民族團結故事,共同增進對嶺南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促進粵桂區域融合發展。
吳培赩建議,相關部門應加強廣西與各民族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研究,編寫出版相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書籍;著力培育和塑造一支“知識儲備好、講解服務好、示范帶頭好”的優秀講解員隊伍,完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社會宣傳教育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