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記者 陳益銘 通訊員 袁海明 盛辛辛) 春天是播種的季節,新年開局,我市上下鼓足干勁,吹響全新發展征程的嘹亮號角,向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市場經營便利地全力進發,奮力將這顆春天的種子培育成參天大樹。
信心賦予決心,精神決定干勁。為了搶抓發展機遇,市交通運輸局、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迅速貫徹落實自治區持續擴大對內對外開放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市場經營便利地大會精神,學方略、謀創新、抓落實,加壓奮進、真抓實干,以開局就要加速、起步就要起勢的精氣神全方位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努力實現“開門紅”“開門穩”。
2023年,我市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143.7億元,增長15.14%,再創歷史新高,交通擴投資穩增長作用更加凸顯。今年新年伊始,市交通運輸局圍繞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市場經營便利地,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重要戰略腹地先行區的戰略目標狠下功夫。市交通運輸局局長賴彩東表示,我市始終把加快構建粵港澳大灣區“大通道”作為交通運輸發展的主攻方向,高質量打造“兩灣”聯動內河樞紐港。一要加強梧州港核心區建設,加快建設一批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高速公路和鐵路大通道,積極構建以梧州港為核心、促進兩廣互通、直達港澳的現代化立體交通運輸物流體系,大力發展江鐵海多式聯運,力爭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1億噸、集裝箱吞吐量110萬標準箱;二要搭建西江港航物流平臺,建立健全港、閘、運工作協調機制,提升西江船閘通航能力;三要深入開展降費優服專項行動,深化多式聯運“一單制”“一口價”改革,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
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王鵬表示,我市將搶占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市場經營便利地的新機遇,主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產業新布局,積極承接產業梯度轉移,針對新能源制造業、高端金屬新材料、不銹鋼、再生資源等產業謀劃推動項目落地,大力推進源網荷儲一體化試點盡快獲得批復,推動沐邦高科光伏電池生產基地盡快竣工投產;推動深科園(梧州)高新產業園區落地建設,將更多產業項目落地在合作園區,打造粵桂合作園區的典范;立足梧州的區位優勢,加強與肇慶、云浮等大灣區及周邊城市多層次合作,推動產業平臺共享、園區共建、科創合作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