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記者 羅枚 通訊員 容麗媚 李妍)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市場經營便利地,提升內外開放能級是關鍵。新的一年,全市上下錨定提升內外開放能級這一關鍵目標,持續深化面向大灣區的開放合作,主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產業新布局,進一步加強粵桂科技協同創新,不斷賦能我市高質量發展。
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梧州)是我市一個重要的高水平開放平臺,園區內85%的企業來自粵港澳大灣區。新年開局,園區6支產業招商隊充分利用異地商會、行業協會及本地資源優勢,馬不停蹄奔赴廣州、深圳、東莞和珠海等地開展鏈式招商、靶向招商和“一把手”招商,目前已外出招商20多次,對接企業40多家。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梧州)管委會主任于毅輝表示,今年園區要在全力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重要戰略腹地先行區中充分發揮區位、交通、平臺等優勢,不斷提升對內對外開放水平,積極面向粵港澳大灣區靶向招商,圍繞新能源制造、電子信息等產業,著力延鏈補鏈強鏈,打造承接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轉移新高地。通過成立產業招商工作專班,高效推進整體產業招商工作,推動招商引資工作從“規模至上”向“質效”轉變,推動更多優質招商成果落地,做大特色產業集群。
招商引資既是經濟發展的“生命線”,也是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去年市投促局始終圍繞聚焦“5+2”產業靶向招商,積極承接以粵港澳大灣區為主要區域的產業梯度轉移,新簽招商引資項目262個,投資額1231.5億元,招商引資工作走在全區前列。該局副局長黎鈞說:“今年我們將堅持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思維,圍繞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聚焦高端金屬新材料、高端不銹鋼等重點產業,大力開展園區招商、‘一把手’招商等招商方式,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和資金鏈,持續引進一批科技含量高、帶動作用強的好項目,助力我市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重要戰略腹地先行區,在加力提速開放型經濟發展上實現新突破。”
科技創新能力是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底座”,提升內外開放能級少不了科技支撐。過去一年,我市圍繞主體產業加快推進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新建成自治區級創新平臺9家,全市高新技術企業保有量達到121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達到80家、全年完成科技成果轉化149項。市科技局局長徐軍說:“今年市科技局將圍繞粵桂產業科技合作關鍵領域,搭建梧州與粵港澳大灣區高新技術產業合作平臺,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優質科技資源的對接,推動更多項目達成合作并落戶梧州。同時,市科技局將繼續深化粵桂協同創新發展機制,協助推進深科園(梧州)高新產業園區建設,充分利用好廣東省華南技術轉移中心專家資源庫,深入對接高校、科研院所科研成果和企業技術需求,強化產業技術合作攻關,進一步增強我市科技開放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