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記者 吳小華 通訊員 覃祝 柯亮)初夏時節,行至梧州綜合保稅區(以下簡稱“綜保區”)各類保稅倉庫、車間,熱火朝天的生產場景隨處可見。
今年以來,我市強化綜保區資源統籌,做好“保稅+”文章,深度拓展保稅功能,開拓“保稅+”新業態,進一步完善保稅加工、保稅物流、保稅維修等產業鏈,厚植發展“新沃土”,持續擴大對內對外開放。
保稅倉儲業態快速發展
5月15日,記者在綜保區梧州綜保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倉庫內看到,電子產品、香料等貨物琳瑯滿目,運貨的卡車進進出出,一派繁忙景象。
梧州綜保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是一家保稅倉儲運營企業,可為外貿貨物提供保稅倉儲等服務。該公司負責人陳女士介紹,存儲在保稅倉的進口貨物可暫緩繳稅,等貨物實際從綜保區出去進入國內市場時,再向海關繳納相關稅款,以此幫助企業減少資金周轉壓力。
當前,我市多個企業利用綜保區內的保稅倉儲功能,進一步開拓市場。“公司之前生產的保稅貨物需要運到香港才能銷售,如今利用保稅倉儲功能,在綜保區就能直接發到買家手中,整個過程壓縮了3天左右,節省了時間和運費,這對公司擴大生產非常有利。”領冠電子(梧州)有限公司的負責人何先生說。
降低運營成本,是助推企業快速發展的“關鍵一招”,保稅倉儲的便利性讓梧州綜保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訂單紛至沓來。
“保稅倉庫自2023年12月運營以來,公司的保稅物流業務不斷。”陳女士表示,今年以來,公司已經為玉林、柳州、深圳、南京、廣州等地的企業外貿貨物提供保稅倉儲服務。
眼下,梧州海關正鼓勵綜保區內企業盤活自身資源、豐富貿易業態,確保各類保稅優惠政策“物盡其用”“應享盡享”。梧州海關監管四科科長谷廣田表示,今年以來,梧州海關落實海關總署推動綜保區高質量發展綜合改革措施,優化賬冊管理模式、實施卡口分類分級管理、優化檢驗檢疫作業模式,充分釋放綜保區政策紅利,積極引導企業用足、用好保稅政策。
保稅倉儲業態的紅火不斷助力綜保區產業生態持續優化,發展潛力愈發堅實。據梧州海關統計,一季度綜保區內9家企業開展保稅和進出口業務,進出口值達1981萬元,其中保稅業務進出口值達1431萬元,一般貿易進出口值達550萬元。
新興業態激發新活力
自綜保區正式運營以來,越來越多的“保稅+”企業入駐,為綜保區帶來新業態,激發新活力。
今年4月份在綜保區正式投產的廣西晶新科技有限公司訂單量正不斷上升。近日,該公司申報進口的一批保稅維修液晶顯示板在梧州海關的監管下,順利進入綜保區并運往倉庫內,再由工人卸貨,運至公司內進行檢測、維修。
“在綜保區開展保稅維修業務,企業可以通過保稅方式將存在部件損壞、功能失效、質量缺陷等問題的貨物,從境外運入區域內進行檢測、維修后復運出境。”谷廣田說。
作為外貿新業態之一,保稅維修業務可依托綜保區的保稅政策功能優勢,促進加工制造業訂單增長。
“保稅維修極大程度減少了資金占用,有利于我們進一步擴大生產,目前公司進口的兩批貨物貨值就達100萬美元。”廣西晶新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陳鈞健表示,他們將持續優化設備、培養技術人員,逐步壯大檢測維修業務,推動企業加快發展。
“我們通過落實‘一企一策’幫扶措施,根據企業特點量身定制政策套餐,做好政策解讀答疑,支持相關企業開展高技術、高附加值、符合環保要求的保稅維修業務。”梧州海關副關長溫智說。
今年以來,我市大力推動綜保區新興業態發展,吸引更多保稅維修、保稅研發等企業入駐,擴大“保稅備貨+跨境電商”主體規模,規劃布局海外倉,打造“跨境電商+直播帶貨”等平臺,推進跨境電商體驗店建設,不斷培育綜保區發展新動能。今年一季度,3家企業在綜保區內開展保稅維修業務,保稅維修業務進出口值299.55萬元;梧州海關累計監管放行跨境電商業務清單13260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