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注意飲食衛生和營養,不利于健康。過分癡迷飲食衛生和營養,同樣有損身心健康。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看似健康的飲食觀念其實并不正確。
拒絕碳水化合物
一些人為了減重,選擇不吃碳水化合物的生酮飲食法,雖然短期內可能會有效果,但當碳水化合物持續攝入不足后,人體就會利用脂肪和蛋白質來提供能量。蛋白質被分解成氨基酸,再轉化成葡萄糖,就可能導致肌肉流失問題。更重要的是,人不吃主食,會大大減少身體所需重要營養素的攝入,如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維生素E、鋅和鉀等。世界著名醫學期刊《柳葉刀》發表的一項前瞻性研究指出,膳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太少,會增加人們早死的風險,還可能誘發包括心臟病、癌癥、糖尿病和阿爾茨海默病等在內的多種疾病。
過分少油少鹽
一些老年人為了控制好血脂,害怕吃油脂,有的人甚至只吃素食,導致食物中油脂及鹽的含量過低,不僅明顯影響食物風味,長期下來還會導致電解質紊亂和營養不良。長期攝入過少的油脂,容易誘發便秘,影響食欲,更易導致營養不良。鹽和油并不是健康的敵人,適量食用不會損害健康。建議老年人每天用油25~30克,盡量選擇植物油,避免動物油。每天用鹽不超過5克(大概一啤酒蓋),合并高血壓的老年人應將鹽的用量控制在4克內。
純素食
素食者的飲食習慣也是一種“偏食”。拒絕吃肉,會造成動物蛋白攝入不足,即使補充了豆類等植物蛋白,其吸收和利用率也遠不及動物蛋白。素食者不應將牛奶之類的乳制品排斥在外,應適量食用乳制品。此外,經常喝豆漿,吃黃豆、紫菜和谷物,都能幫助補充鈣。適量攝入有益的脂肪,不僅有益健康,還能起到防癌的作用。
粗糧至上
吃粗糧,好處多,很多人因此完全拒絕精米、白面,只吃粗糧。這是不對的。與精米、白面相比,因為加工過程不追求精細,粗糧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B族維生素、礦物質,對人體有益。但攝入過多的膳食纖維,會使腸道中的一些細菌發酵產氣,甚至可能誘發腹瀉,還可能影響礦物質等營養物質的吸收,增加營養不良的發生風險。所以,吃粗糧要適量,精糧和粗糧的適宜比例是1∶1。大家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循序漸進地增加主食中粗糧的比例。
依賴保健品
一部分老年人過度依賴保健品,他們認為保健品能替代正常飲食。實際上,保健品只能作為輔助手段,不能完全替代食物。食物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物質,有利于人體吸收和利用。保健品雖能補充某些營養成分,但過量食用保健品可能導致營養過剩等問題。因此,我們應以均衡飲食為基礎,合理選擇保健品。
(據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