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即將來臨,每年的這個時候,家長們在欣喜可以長時間和孩子相伴的同時,往往也面臨著很多的煩惱:主要表現在孩子沒有上學期間“聽話”了,親子之間的矛盾逐漸激化,有的孩子還出現了心理問題,拒絕和家長交流了。
原河南省人民醫院阜外醫院心理科主任醫師馬麗提醒廣大家長,暑假也是孩子心理問題的高發期,家長要更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問題,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孩子渴望愉快的暑假
暑假本應是學生時代最快樂的時光,在每個人的人生經歷中,大概都有關于暑假的美好回憶。不過,如今暑假卻儼然成了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高發期。
馬麗介紹,《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9-2020)》中關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的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青少年抑郁檢出率為24.6%,抑郁水平隨著年級升高而提高,初高中重度抑郁檢出率為7.6%至12.6%。每年暑假,青少年心理咨詢門診的中小學生就會不斷增多。
馬麗認為,暑假的意義在于讓孩子得到更加充分的休息,從學校走出來,更多地接觸社會,學習課本以外的知識,這樣更有利于孩子的學習和成長。家長應該努力為孩子營造美好的暑假生活,讓他們增長課外知識。
暑假心理健康問題多發
馬麗介紹,暑假有不少中小學生過于放飛自我,變得懶散、生活作息不規律、長時間沉迷于網絡和電子產品等,這種情況下,很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健康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學習生活規律被打亂。孩子從緊張的學習生活中突然放松下來,容易失去目標和動力,生活不規律,晚上玩游戲、白天沒精神。孩子長時間處于這種狀態,脫離現實世界,會引發情緒障礙,包括抑郁、焦慮、強迫癥等,嚴重時還可以出現雙相情感障礙、急性應激性精神疾病等。
2.人際關系突然變化。很多孩子暑假在家中無人陪伴,也不能像在學校一樣有同學交流溝通。人際交往的減少,容易導致孩子空虛無聊,時間一長就會自我封閉,不愿意出門。
3.親子之間矛盾激化。孩子放假在家和父母相處的時間明顯增加,原來不明顯的矛盾沖突會日益凸顯出來,加上青春期的孩子比較叛逆,自我中心意識強等,使得親子關系越來越緊張,容易爭吵。家長如果不能正確處理親子關系,嚴重時可能會導致孩子離家出走。
4.理想與現實之間落差大。實際的暑假生活可能和理想的假期生活嚴重不相符。尤其是有些家長總想著“彎道超車”,在暑假里給孩子報這樣那樣的補習班,給孩子增加了學習負擔,讓孩子極少有時間享受真正的假期生活,最終過猶不及,不僅達不到補習效果,還導致孩子出現心理問題。
家長應該怎么做
馬麗提醒,青少年時期是心理最為敏感和復雜的時期,在這個階段,如果這些心理問題得不到有效地改善與調整,就有可能影響孩子的整個人生。家長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孩子。
1.幫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充分的休息是保持孩子身體健康的前提條件。
2.多和孩子進行良性互動。家長要多陪伴,多關心,多交流,及時幫助孩子解答問題、解決困難。家庭的溫暖是解決孩子一切問題的良藥。
3.給孩子安排豐富的暑假生活。家長要帶孩子多接觸社會,讓他們增長課外知識。如果沒有時間陪孩子進行長途旅游,也可以帶孩子到郊外多親近大自然。另外,培養孩子良好的興趣愛好,讓孩子和同學朋友一起多出去活動活動,也是不錯的選擇。
4.合理安排假期補習任務。家長想讓孩子在假期里多學習,應該遵循適當和適量的原則,即要選擇適當的補習班,不要沒有重點每門課都補習;要適量安排補習時間,不要過多地占用孩子的假期,循序漸進,不要讓孩子心理落差太大。
(據學習強國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