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記者 蒙敏瑩 通訊員 駱玉婷
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力軍,在促進增長、保障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近年來,我市持續強化對中小企業培育,健全專精特新選育、賦能、壯大機制,推動土地、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資源集聚整合,提升質量效益,增強創新能力,全力推動中小企業“質”“量”齊升。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8家,自治區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52家,自治區級創新型中小企業90家,全市國家級、自治區級“專精特新”企業認定數量均排在全區前列。
梯度培育激發活力
固晶、焊線、模壓……走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廣西欣億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臺臺智能設備快速轉動,工人們操作著各式設備全力趕制訂單。“我們的產品供不應求,訂單已排到了9月底。”該企業總經理施永德介紹道,目前該公司產能、產量在國內同類行業中均位列前茅。
要讓“小公司”有“大作為”,培育離不開優質的“土壤”。
“為進一步推動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公司啟動了年產6000億顆貼片LED燈珠生產技術改造項目建設。這個項目不僅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還爭取到了2000萬元的政策資金。”施永德說,今年4月該項目已經投產,生產線由原來的400條增加至700條,生產效率也提升了40%。目前,該公司正向國家級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企業邁進。
欣億光電公司的成長是我市中小企業發展的縮影。近年來,我市高度重視“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培育工作,專門印發了《梧州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實施方案》,并建立“專精特新”梯度培育機制和“專精特新企業+中小企業服務平臺”協同發展機制,對我市中小企業實行梯度培育,加快培育了一批發展速度快、創新能力強、產品質量優、經濟效益好的企業。截至目前,全市已培育國家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1家、自治區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2家,在庫規上工業企業數達647家。
強化服務助企紓困
在廣西普德新星電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一臺臺全自動插件機有條不紊地運作著。市工信局服務工作隊的隊員一邊向企業負責人了解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一邊圍繞企業如何補齊短板弱項提升創新能力、如何優化產業鏈條、如何提升發展水平等問題開展深入研討,鼓勵企業不斷提升核心技術,推動企業做特、做精、做強、做優,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
該公司是當前我市重點培育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我們公司目前擁有超過2000種標準機型,包括工業電源、LED電源、通信電源、自動化設備電源和安防電源等。接下來,企業將繼續加大科技創新投入,進一步優化原料端到產品端的完整產業鏈條,實現更高質量發展。”普德新星公司負責人表示。
這是我市注重增強服務意識,助力企業加快成長的生動體現。
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中小企業服務月活動,組織業務骨干精準有效幫助企業知曉政策、理解政策、找準政策;聯合金融機構,搭建政金企對接平臺,常態化開展融資對接工作,優先向金融機構推薦“專精特新”企業,幫助企業擴寬融資渠道;圍繞要素供給、降低企業成本、企業家隊伍建設、優化營商環境等系列舉措,清單式、精準化為“專精特新”企業服務……今年以來,我市通過一項項有力舉措,扎實推進優質中小企業培育工作,也傳遞出我市持之以恒加大對優質中小企業培育的堅定決心。
科技賦能創新升級
隨著頂層設計更加完善、市場環境不斷優化,我市不少中小企業在不同領域加快創新發展。
30多年來研發生產2000多款刀具,申請發明專利、外觀設計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共30多項;堅持研發創新,先后被認定為自治區級創新示范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梧州市三禾添佰利五金加工有限公司深耕專業木工刀具制造行業多年,已由原來的單一生產木工刀具,發展到現在生產TCT刀具、聚晶金剛石PCD刀具,目前該公司的年產值2.8億元,產品不僅銷往全國各地,還逐步開拓海外市場。
近年來,我市持續加大科技投入,指導企業增加研發投入、專利申請,鼓勵企業與科研院所構建合作機制,推進高校知識產權、科研成果向專精特新企業轉移轉化的同時,大力實施“互聯網+”行動,引導中小企業向智能化、數字化、高端化發展,有效推動企業組織變革、技術進步、管理創新和效益提升。
2023年,全市單項冠軍示范企業累計達到8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累計達到104家,廣西技術創新示范企業累計13家,自治區級企業技術中心累計56家,工業數字化場景累計47個,自治區智能工廠示范企業和數字化車間累計19家,完成科技成果轉化149項,科技賦能推動企業創新升級,實現了從“彎道超車”向“換道超車”的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