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常工作中的保密
公文保密應抓好九個環節
(一)起草環節。起草涉密文電首先要確定密級明確標注。形成的討論稿、修改稿、征求意見稿和正式文件在限定知悉范圍的同時要注明密級標識,機密級以上公文還要有編號。一是盡到文電起草人員法定的保密責任。二是要求有關人員依法對涉密文電進行保密管理,避免失泄密事件發生。
(二)轉發環節。轉發涉密公文必須按有關規定辦理不得隨意改變密級,不得擴大范圍。需擴大知悉范圍的要請示上級發文機關批準。
(三)借閱環節。借閱公文要嚴格履行審批、登記、簽字手續,以此來增強有關人員的責任感,同時也有利于文件丟失后的查找。
(四)傳閱環節。公文傳閱涉及人員多,極易發生文件丟失泄密問題。傳閱涉密公文特別是領導傳閱,必須當面呈送做到“雙見面”履行簽收手續或委托秘書簽收保管。
(五)復制環節。復制涉密公文要經過批準和到定點印制復印單位制作。復制涉密文件不得改變原文密級或去除標識。復制絕密級公文須經發文機關批準或授權允許,復制的機密、秘密級公文必須經本機關主管領導批準,復制涉密公文必須到經保密部門批準的秘密載體印制、復印定點單位制作。
(六)保管環節。涉密公文不管是紙介質還是磁介質都要置于有保密設施的場所,放進有鐵窗、鐵門、鐵柜的房間,要有專人妥善保管。存儲秘密信息的計算機要專人操作并設置密碼。
(七)清退環節。涉密公文收發要逐份登記按照有關規定按時按編號逐份清退及時歸檔、上交或銷毀避免散落丟失泄密。
(八)銷毀環節。紙介質涉密文件應送保密部門集中到定點廠家銷毀,不得出售給臨品收購站和商販。廢棄的涉密光盤、軟盤、硬盤應采取物理或化學方法徹底銷毀不給境外敵對分子和間諜搜集情報以可乘之機。
(九)宣傳環節。涉密公文在公開宣傳報道或上互聯網之前要經有關部門審查、批準。仍在保密期的涉密文件不得公開報道和上互聯網或作技術處理。
二、辦公廢紙的處理
辦公自動化輔助設備基本上都是一些印刷設備,這些設備在工作過程中經常會產生不少的廢紙,機關辦公也會產生許多手寫廢紙,這些廢紙上很可能記載有涉密信息,如果不能妥善處理好這些廢紙,也很容易造成泄密后果。通過翻找垃圾堆獲取重要信息的事例已是屢有所聞。要堵塞這方面的漏洞,最好的辦法就是購置各種碎紙機與這些印刷設備配套使用,將廢紙隨時粉碎處理。碎紙機一般分為條狀和粒狀的兩種,有大型的也有小型的,每次碎紙量可由6張至10多張。條狀碎紙機的保密效果不如粒狀碎紙機,只要細心和耐心地拼湊,條狀的碎紙還是有可能拼接復原的。有的國家規定必須碎成小于1/32英寸的粒狀才能得到保密機構的認可,我國保密部門也推薦使用粒狀的碎紙機。
三、計算機泄密的主要途徑
做好計算機信息系統的保密工作是我們面臨的新課題,突出表現是計算機系統容易泄密和被竊密。
1.計算機網絡化造成的泄密。由于計算機網絡結構中的數據是共享的,主機與用戶之間、用戶與用戶之間通過線路聯絡,就存在許多泄密漏洞。一是計算機聯網后,傳輸線路大多由載波線路和微波線路組成,這就使計算機泄密的渠道和范圍大大增加。竊密者只要在網絡中任意一條分支信道上或某一個節點、終端進行截取。就可以獲得整個網絡輸送的信息。二是“黑客通過利用網絡安全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網絡攻擊,進入聯網的信息系統進行竊密。三是INTERNET造成的泄密。在INTERNET上發布信息把關不嚴;INTERNET用戶在BBS、網絡新聞組上談論國家秘密事項等;
2.計算機媒體泄密。越來越多的秘密數據和檔案資料被存貯在計算機里,大量的秘密文件和資料變為磁性介質和光學介質,存貯在無保護的介質里,媒體的泄密隱患相當大。一是用的過程疏忽和不懂技術。存貯在媒體中的秘密信息在聯網交換被泄露或被竊取,存貯在媒體中的秘密信息在進行人工交換時泄密。二是大量使用磁盤、磁帶、光盤等外存貯器很容易被復制。三是處理廢舊磁盤時,由于磁盤經消磁十余次后,仍有辦法恢復原來記錄的信息,存有秘密信息的磁盤很可能被利用磁盤剩磁提取原記錄的信息。這很容易發生在對磁盤的報廢時,或存貯過秘密信息的磁盤,用戶認為已經清除了信息,而給其它人使用。四是計算機出故障時,存有秘密信息的硬盤不經處理或無人監督就帶出修理,或修理時沒有懂技術的人員在場監督,而造成泄密。五是媒體管理不規范。秘密信息和非秘密信息放在同一媒體上,明密不分,磁盤不標密級,不按有關規定管理秘密信息的媒體,容易造成泄密。六是媒體失竊。存有秘密信息的磁盤等媒體被盜,就會造成大量的國家秘密外泄其危害程度將是難以估量的。各種存貯設備存貯量大,丟失后造成后果非常嚴重。七是設備在更新換代時沒有進行技術處理。
3.內部工作人員泄密。一是無知泄密。如由于不知道計算機的電磁波輻射會泄露秘密信息,計算機工作時未采取任何措施,因而給他人提供竊密的機會;不知道上INTERNET網時,會造成存在本地機上的數據和文件會被黑客竊走。二是違反規章制度泄密。如將一臺發生故障的計算機送修前既不做消磁處理,又不安排專人監修,造成秘密數據被竊;又如由于計算機媒體存貯的內容因而思想麻痹,疏于管理,造成媒體的丟失;違反規定把用于處理秘密信息的計算機,同時作為上INTERNET的機器。三是故意泄密。外國情報機關常常采用金錢收買、色情引誘和策反別國的計算機工作人員,竊取信息系統的秘密。
四、保密工作十不準
1.不準涉密人員隨意向任何組織和個人泄露秘密;
2.不準非涉密人員以任何理由、途徑非法知悉秘密;
3.不準用手機或普通電話談論國家秘密;
4.不準將涉密計算機接入互聯網:
5.不準將涉密U盤、移動硬盤、光盤接入與互聯網連接的計算機:
6.不準在與互聯網連接的計算機上處理涉密文件;
7.不準使用具有無線上網功能的計算機處理涉密文件;
8.不準使用未加保密裝置的傳真機傳遞涉密文件資料與信息;
9.不準擅自復制、摘抄、銷毀和私自留存涉密文件資料;
10.不準將涉密文件資料、涉密計算機帶出辦公室或家中處理涉密文件。
五、什么是秘密?
秘密是與公開相對而言的,無論是個人還是集體,為維護自身的安全和利益,在一定時間和一定范圍內,對某些信息加以隱蔽、保護和限制,以免外泄,這些信息就是秘密。根據秘密的性質不同,秘密可分為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工作秘密和個人秘密(隱私秘密)。
六、什么是保密?
“保密”,是指國家、公民、法人或社會組織對關系自身安全和利益,公開后會對自身利益造成損害的秘密信息,控制其知悉范圍,對其采取保護措施,保障其安全的一種保護行為。
七、國秘密的密級是如何劃分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第九條規定,我國的國家秘密的密級分為“絕密”、“機密”、“秘密”三個等級。劃分三個等級的標準是:“‘絕密’是最重要的國家秘密,泄露會使國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別嚴重的損害;‘機密’是重要的國家秘密,泄露會使國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嚴重的損害,‘秘密’是一般的國家秘密,泄露會使國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損害”。
八、泄露國家秘密的渠道主要有哪些?
泄密的形式有多種,渠道也有很多,但概括起來主要有幾個方面:
(1)對外交往與合作中的泄密;
(2)新聞宣傳和出版方面的泄密;
(3)通信和辦公自動化方面的泄密;
(4)互聯網泄密;
(5)人員流動造成的泄密。
九、泄露國亥秘密應承擔的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涉及泄密犯罪的條文共有八條,刑罰從剝奪政治權利、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直至死刑。
來源:平安政協、海南州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