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福利在线_xxxx影院_毛片网站免费_777sesese

梧州零距離APP梧州零距離
梧州零距離網 > 專題報道 > 正文
筑牢“三農”這個根基
時間:2024-07-12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作者: 編輯:陳虹熹

“農”為邦本,本固邦寧。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指引下,廣西堅持“三農”重中之重戰略地位,推動農業農村改革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筑牢農業、農村、農民這個根基,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鄉村振興全面推進,農業快速發展,農民福祉提升,鄉村變得更美、更富。

2023年12月29日,在恭城瑤族自治縣蓮花鎮紅巖村,紅彤彤的月柿掛滿枝頭,與靚麗的民居互相映襯,構成一幅美麗鄉村圖景。近年來,該村積極引導村民發展“微果園”“微菜園”等庭院經濟,在促進多渠道增收的同時,助力鄉村旅游產業發展。劉教清 攝

數據是最好的注腳。2023年,廣西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萬元,是2013年的2.4倍。

守住防返貧底線

2021年,廣西與全國同步邁進小康社會。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后,廣西鞍馬未歇,向鄉村振興全力“開拔”。

河池市宜州區利用實施世界銀行貸款廣西貧困片區農村扶貧試點示范項目,全過程支持桑蠶產業價值鏈,助推蠶農收入可持續穩定增長。圖為宜州區德勝鎮上坪桑蠶示范區核心區。韋克文 攝

當年,自治區黨委農村工作(鄉村振興)領導小組擴大會議在興安縣召開,誓言要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誓言如山,信念如磐。

天等縣進結鎮愛樂村村民隆恩壯年事已高,愛人陳冬梅抱病在身,多次手術。

黨委、政府始終牽掛這個家庭。當地將他們列為防止返貧監測對象,安排陳冬梅在村里的公益性崗位工作,家里還享受低保、產業獎補等政策。

加強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是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的關鍵抓手。

廣西在全國率先實施“防返貧守底線”專項行動,構建“線上網絡化、線下網格化”防止返貧監測幫扶工作機制。截至目前,全區建立1.2萬余名村級信息員和3.6萬余名網格員隊伍,每年組織集中大排查、開展常態化摸排,對有返貧致貧風險的農戶應納盡納、動態監測。

在融水苗族自治縣洞頭鎮洞頭村就業幫扶工廠,當地婦女正在縫制衣物。地處大苗山深處的洞頭輕紡就業幫扶車間吸納了當地100多名婦女就業,讓她們實現顧家、增收兩不誤。龍濤 攝

此外,我區實施易地搬遷后續扶持三年行動,建立健全長效化常態化幫扶機制,完善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累計發放產業以獎代補資金30.67億元。

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被牢牢守住。2023年,廣西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增長12.5%,高于全區農村水平5.5個百分點。

近年來,廣西全力做好“三農”工作,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圖為冬日的扶綏縣渠黎鎮碧髻村在晨霧掩映下,美不勝收。盧文斐 攝

盤活資源與資產

土地是農村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土地活,則農業興、鄉村旺。

貴港市港南區橋圩鎮新華村成功盤活了土地資源。以前,這里“守著聚寶盆,過著苦日子”,是典型的“空心村”。后來,該村推行“確權不確地,小塊變大塊”的創舉,農戶以土地入股,把土地流轉到村集體統一經營。村集體從2021年開始,連續3年為村民分紅,“空心村”蝶變致富村。

近年來,賀州市大力發展設施大棚蔬菜產業,打造面向粵港澳大灣區的優質蔬菜供應基地,目前建成標準化設施蔬菜大棚面積超8000畝。圖為該市平桂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內,蔬菜大棚整齊排列,蔚為壯觀。黎豪圖 攝

深化農村改革,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系是關鍵。2016年,我國正式發文,確立農村承包地堅持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的“三權分置”。

穩定承包權,給農民吃下了“定心丸”。目前,全區確權承包地面積4550萬畝,頒發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871.12萬本,頒證率超過98%。

放活經營權,激發了農村生產力。目前,全區建成1個自治區級、6個市級、101個縣級農村產權流轉交易中心,建立鄉鎮級農村產權流轉交易服務站458個、村服務點3899個,累計成交產權流轉交易2.39萬單、金額115.43億元,涉及農戶20.65萬戶。

農村集體資產是發展農村經濟和實現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

核資產,摸家底。2021年底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階段性任務后,我區1.5萬個行政村和3.4萬個村民小組成立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到2023年底共清查登記農村集體資產總額1962億元,其中經營性資產總額超過500億元。

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農村“三變”改革盤活農村閑置土地等各種資源,撬動社會資源投入,改出農村新天地。截至2023年底,廣西所有行政村集體經濟年收入突破5萬元,60.7%的行政村年收入突破10萬元。

“借款15萬元,一個養雞周期只需支付利息2240元。如果賒賬購買飼料,要花1.07萬元。”容縣黎村鎮六旺村養雞專業戶黃家生使用農村信用社的“農戶小額信用貸”,一下就省下8460元。

精準滴灌,重點保障。“桂惠貸”“惠糖貸”“螺螄粉貸”持續豐富農業投入機制,讓金融支持農業經濟發展政策體系不斷完善。今年截至目前,依托“桂惠貸”政策,我區投向農業的資金達86.67億元,支持農業企業和農戶9495家(戶)。

培育發展新動能

從地方小吃到網紅爆款,小米粉嗦出了大產業。2023年,柳州螺螄粉品牌價值超百億,全產業鏈銷售收入達669億元。

柳州螺螄粉的成功,是我區優化產品產業結構,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的生動實踐。

新形勢下,農業的主要矛盾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廣西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開創農業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推進種業振興行動,促進種源自主可控、“桂字號”農產品質量提升,我區野生稻、甘蔗、糯玉米種質資源保存量分別占全國的1/2、1/2、1/3。

7月6日,在藤縣藤州鎮潭東村,收割機正在高標準農田搶收早稻。時下,梧州市80多萬畝早稻喜獲豐收,當地積極組織農機進行收割,確保糧食顆粒歸倉。顏桂海 攝

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構建集發展規劃、政策扶持、項目謀劃、要素保障、科技支撐于一體的現代設施農業發展體系,智能養蠶、互聯網養豬等入選全國智慧農業建設典型。

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創建現代農業核心示范區。目前,全區有農民專業合作社12.77萬家、家庭農場6.26萬戶、農業產業化聯合體305個、自治區級以上龍頭企業564家、自治區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園、點)650個。

“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建立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機制,推動橫州茉莉花茶等12個地理標志品牌入圍2024中國區域品牌百強榜,累計認定“桂字號”農業品牌目錄5批次503個品牌,品牌總價值超過4450億元。

茉莉花是橫州市人民的致富花,幸福花,也是橫州市的特色扶貧產業。圖為該縣茉莉花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橫州市鄉村振興局供圖

一整套改革“組合拳”加快構建起現代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打造出糧食、蔗糖、水果、蔬菜、漁業、優質家畜6個千億元特色產業集群,形成了具有廣西優勢特色的“10+3+N”現代特色農業。

農業農村現代化乘風破浪……八桂大地廣袤的田野間,好戲正在上演。

廣西水果產量已連續5年排名全國第一,是中國亞熱帶水果的“果園子”,也是砂糖橘的重要產區之一。圖為位于靈川縣九屋鎮的一處砂糖橘種植基地,成熟的砂糖橘掛滿枝頭,豐收在望。王素華 攝

南寧是中國最大的火龍果產區,全國市場上每5顆火龍果中就有1顆來自南寧。圖為南寧市武鳴區佳年火龍果科技示范基地一角。劉綿寧 攝

在來賓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黃安優質“雙高”糖料蔗基地,萬畝糖料蔗郁郁蔥蔥,豐收在望。覃飛翔 攝

報紙版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