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記者 冼振宇 通訊員 吳業明 黎海平 孫云鳳
梧州,是不少群眾心中的頤養勝地。
65歲的退休教師吳美華對此深感認同。退休后,她發揮余熱參加社區藝術團,上午到萬秀區云家庭服務中心排練,中午在長者食堂用餐,下午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做常規健康體檢或保健理療,每天過得閑適又充實。
近年來,越來越多退休老人像吳美華那樣實現了“老有所養”的生活。
與此同時,市內打造“15分鐘醫保服務圈”“區內無異地”、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隨著我市深化醫保制度改革,越來越多群眾“病有所醫”。
市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辦好民生實事,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圍繞這一奮斗目標,我市全面推進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讓城市發展更有“溫度”。
萬秀區云家庭服務中心為前來活動的老人提供了舒適的休閑活動場所。2014年起,萬秀區成立云家庭服務中心,開始推行居家養老服務模式,打造“醫、養、娛、教”融合。梧州日報記者 何鎏 攝
“老有所養”近在咫尺
7月15日,吳美華和一群老朋友正在萬秀區云家庭服務中心排練節目。
“吳老師,中場休息的時候,別忘了過來醫療服務中心做個健康體檢,測一下血壓。”工作人員貼心地提醒吳美華。
一旁為合唱隊演奏小提琴的譚健新忍不住插話說:“吳老師,我們來這里排練真是找對地方了,環境舒適又有空調,樓下就是長者食堂,還有醫療服務……”
譚健新告訴記者,居家養老服務對于具備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來說十分必要,在這里,他學會拉小提琴,還從網上自學制譜軟件,生活過得很充實。
萬秀區云家庭服務中心主任黃艷介紹說,像吳美華和譚健新這樣年齡在60歲以上的老人,在萬秀區總人口占比超過20%。為此,萬秀區在2014年成立云家庭服務中心,推行居家養老服務模式,打造“醫、養、娛、教”融合。
養老服務是民生需求。市民政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聚焦“在哪兒養、如何養老、怎樣養得好”問題,我市多舉措開展養老設施建設、整合資源促進服務方式多元化等,讓“養老”變“享老”。目前,全市已建立街道養老服務中心8個,已建成鄉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26個,為近5000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進行適老化改造,進一步滿足老年人多樣化的居家養老服務需求。
“病有所醫”觸手可及
7月13日23時,豐業花園小區居民林先生發現女兒突發高燒,他馬上到附近“便民服務站”百姓大藥房豐業店24小時售藥點購買退熱貼,再花5分鐘車程,到市中醫醫院夜間門診就醫,隨后通過醫保共濟結算女兒的就診費用。
“有了‘15分鐘醫保服務圈’,遇到緊急情況時,我們心里也不慌?!绷窒壬f的正是我市全面推進醫保惠民便民改革措施的一項創新做法。
市醫療保障事業管理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15分鐘醫保服務圈”深化了“醫醫”“醫藥”“醫銀”合作,推進醫保服務走近群眾身邊。截至目前,全市已設立定點醫療機構202家、藥店醫?!氨忝穹照尽惫ぷ鼽c758家,群眾可就近選擇服務點實現參保、繳費、查詢等醫保業務便捷辦理。
“在手機辦理備案后,我也不用墊付費用,出院時直接刷卡就可以報銷,比以前方便多了?!蔽嘀萃诵萑藛T莫女士跟隨子女到廣東東莞居住,去年她由于骨折在當地定點醫院住院,出院時直接刷醫保卡聯網結算。
“我到南寧探親,忘了帶治療糖尿病的藥,沒想到在南寧的醫院可以直接使用梧州醫????!鼻安痪?,梧州的梁老伯到南寧的兒子家住一段時間,也發現了區內異地就醫的便利。
越來越多群眾享受到深化醫保服務改革帶來的紅利。
從去年7月起,我市全面取消自治區內異地就醫備案,實現“區內無異地”。去年11月起,我市開展廣西區內異地居民門診統籌即時結算,門診統籌服務范圍從市內各級定點醫療機構擴大至自治區內各級定點醫療機構,參保居民無須備案,可自行選擇自治區內定點醫療機構門診就醫,報銷比例不降低,支付限額與本級就醫一致。
去年,我市參保群眾辦理全國跨省異地直接結算率超70%,提前兩年完成“十四五”全民醫保規劃中住院費用跨省直接結算率達70%指標要求,居全區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