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人們享受各類海鮮的好時節,天津市疾控中心專家提醒市民,在享受海鮮美食的同時,也要警惕副溶血性弧菌的食品安全隱患。專家表示,副溶血性弧菌主要棲息在海水和海產品中,夏季氣溫高、濕度大,副溶血性弧菌繁殖速度會加快,增加了食物污染的風險。一旦攝入被污染的食物,就可能引發食物中毒。專家建議市民通過選擇新鮮可靠的海鮮、注意烹飪環境衛生、徹底煮熟和合理儲存來預防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
中毒者通常會出現急性腸胃炎的主要癥狀,如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等,嚴重的還可能出現發熱、寒戰、脫水、血壓下降,甚至休克。此外,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還有一個特征,即中毒者的糞便多呈水樣,且常混有黏液或膿血。
疾控專家建議從以下方面著手預防副溶血性弧菌感染,避免食物中毒發生:第一,購買海鮮時要選擇新鮮、可靠的來源。在購買時,可以觀察海鮮的外觀、氣味和質地,確保沒有異味、變色或變質的跡象。同時,盡量選擇活海鮮或者經過冷凍處理的海鮮,以降低細菌污染的風險。第二,生熟食品容器、加工用砧板和刀具應分開,避免交叉污染。這有助于防止生鮮海產品及其盛放、處理的器具污染其他食品。第三,保持廚房、用具清潔,處理水產品前后應洗手,并在清洗過程中防止飛濺,以減少細菌的傳播和污染。第四,加工的水產品必須徹底煮熟,盡量不吃生的或半生的水產品。副溶血性弧菌在56℃加熱5分鐘以上或80℃加熱1分鐘以上可以被消滅。因此,確保食物蒸熟煮透是預防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關鍵。第五,夏季室溫下,從食物煮熟到食用最好別超過兩小時。剩菜應盡快放入冰箱,再次食用前要充分加熱。
(據學習強國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