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記者 吳艷虹 通訊員 巫華
11月24日,記者走進萬秀區夏郢鎮的思委米產業示范區加工區域,只見金黃的稻谷經過機械操作后,外殼紛紛脫落,露出潔白如玉的米粒。隨著加工流程的推進,一袋袋封裝好的大米逐漸堆滿倉庫的貨架,等待著運往各地銷售。
“我們采用‘公司+合作社+協會+基地+農民’的訂單農業發展模式,打造從種植到收購、加工至銷售的全程一體化服務體系,擁有烘干、包裝、釀酒等多項加工能力,以延長產業鏈條,提升產品附加價值?!比f秀區思委米產業示范區負責人介紹,目前,示范區農戶種植思委米面積約1200畝,示范區每年產出優質加工大米1000噸以上,年產值1000萬元以上。
在我市,思委米是家喻戶曉的大米品牌。為了進一步擴大業務范圍并提升產品附加值,思委米產業示范區從2018年起通過利用加工大米的副產品深加工成米酒等方式延長產業鏈,實現思委米的最大利用,促進農業與加工業的深度融合。
而思委米品牌還輻射帶動了周邊區域富硒水稻——鳳凰村思委米種植基地的發展。
“今年我們基地秋季稻實種面積有100多畝,預計畝產量550公斤,今年共計產量約5.5萬公斤。我們種植的色香優絲水稻品種,具有高產、優質、抗病等特點。它生存的土壤含豐富的礦質元素,因此所產的稻米柔軟、味香,非常受市場歡迎?!兵P凰村思委米種植基地負責人說。
今年以來,在夏郢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鳳凰村通過整合流轉約100戶農戶的零星田地,串點成線、連線成面,由村合作社統一實施規?;鹘洜I,走出了“黨組織+合作社+平臺+農戶”的新型化農業路子,既實現了農戶與村集體經濟收入“雙增收”,又有效解決了部分農戶因家庭勞動力不足而產生的土地撂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