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記者 吳艷虹)日前,有市民向本報反映,我市街頭和小區擺放的舊衣物回收箱內的衣物很長時間沒人回收,不知道這些回收箱是否正常運營?如果正常運營,又是怎樣管理的?
位于萬秀區旺城大學府小區內的智能化回收箱物品滿箱后,有報警功能(攝于11月21日)。梧州日報記者 吳艷虹 攝
11月19日至21日,記者走訪市內主次街道、住宅小區,發現有4種舊衣物回收箱,其中兩種是綠色,另外兩種是黃色和紅色,分屬4個不同運營單位。這些回收箱投放的位置不一,有的在街邊,有的在住宅小區內。
在萬秀區旺城大學府小區,記者看到了兩種綠色的回收箱,其中一種是舊衣物回收箱,上面標注著“愛心小屋”等內容。記者打開箱蓋發現箱內并沒有裝滿,隨后撥打了箱體上的聯系電話。該舊衣物回收箱運營單位工作人員陳先生說:“2022年起,這個項目由我的單位接手運營管理,每周回收一次,每個月約有2噸的回收量,在三城區內的覆蓋率約20%。”據介紹,該運營單位將回收舊衣物進行分揀后,八九成新的衣物用于捐贈,殘舊衣物就進行再生產。
另一種綠色回收箱采取智能化回收方式,主要回收織物、金屬、紙類、塑料等物品。記者撥打了箱體上的聯系電話,工作人員小李表示,2022年至今,該項目進入我市多個大型且有物業管理的小區運營,包括山海觀小區、和平小區等。箱內堆滿回收物品后,會通過智能化設備報警,平臺收到信息后就派出貨車來清運,每個月的回收量約為10噸。
在萬秀區大中路、和平路等,記者看到有黃色的舊衣物回收箱。記者打開箱蓋查看,箱內并沒有裝滿。據該回收箱運營單位工作人員楊先生介紹,回收工作正常開展,三城區共投放100多個黃色回收箱,每周回收一次舊衣物,一個月的回收量7噸左右。“一個箱能裝50多公斤的舊衣物,我們回收的時候發現基本上都不滿箱,也沒有發現箱體周邊堆放有衣物的情況。”楊先生說。
在長洲區山水華庭小區靠近山海觀小區的入口處,記者看到保安亭旁有一個紅色的舊衣物回收箱,拉手蓋上堆滿了一袋袋衣物。當天值班保安表示,11月初他到崗后就看到回收箱已經滿箱了。
隨后,記者聯系了該回收箱運營單位負責人樊先生,他表示,我市三城區的路邊、小區共投放約200個紅色回收箱,由于工作人員較少,偶爾出現清運不及時的情況。以往大約每10天回收一次,一個月的回收量約6噸,山水華庭小區溢箱的衣物將會在短期內前去處理。11月25日,記者再次去到現場看到,該回收箱內的衣物已經清運走。
梧州市政協委員謝炯光建議:舊衣物回收循環利用,既盤活閑置資源,也增強群眾環保意識,是完善城市管理的有效舉措。舊衣物回收涉及捐贈者、慈善組織、回收企業等多方參與群體,相關職能部門需要從收集點的設置、宣傳、衛生管理等方面加強規范引導,有序引導各方重視并參與舊衣物回收工作,進一步增強資源回收利用效率,共同呵護好我們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