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記者 蒙敏瑩 通訊員 駱玉婷
廣西睿奕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獲認定為2024年第二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梧州市鴻圖精密壓鑄有限公司等10家企業通過2021年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復核;
廣西梧州日成林產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25家企業獲評2024年第二批創新型中小企業;
……
我市中小企業發展喜訊頻傳。2024年以來,我市堅持培優企業與培強產業相結合,以提質量、優環境、強服務、促融通為重點,不斷建立健全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一大批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茁壯成長,為釋放企業創新活力、集聚新質生產力積蓄動能。
截至2024年12月,全市新登記企業5891家,企業總數達49062家,同比增長2.89%;實現小升規工業企業42家;新增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家,同比增長4%;新增創新型中小企業49家,同比增長100%。
企業成長需要集聚資源優勢的沃土。過去一年,我市綜合施策,強化工作統領及協調推進的同時,市工信部門深入園區、走進企業,多形式開展政策解讀,進一步幫助企業積極申報各類政策或資金獎補項目,共爭取到國家、自治區、市本級扶持資金近1500萬元,為我市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我們緊盯企業關心的生產要素給予大力支持,深入開展‘一起益企’中小企業服務行動,為中小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幫助企業知曉政策、理解政策、享受政策。”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去年市工信系統還全力發動組織我市中小企業赴南寧、桂林參加廣西先進制造業中小企業校企對接會,以“直播帶崗”“直播助企”線上線下結合的招聘模式為用工企業和求職者搭建更廣泛的信息溝通平臺,精細化服務企業人才需求,并通過組織我市工業企業參加產業對接交流活動,助力企業拓展市場。
企業的茁壯成長,歸根到底靠的是手里的技術。過去一年,我市聚焦再生資源、高端金屬新材料、建筑材料、食品醫藥、電子信息等五大支柱產業,積極引導企業把技術改造作為企業發展的重要突破口,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步伐,引導企業不斷采用和推廣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推動產業結構從低端環節向中高端環節提升,實現產品結構從低端產品向中高端轉變,以技術改造引領“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
得益于研發持續投入,我市的國家級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企業廣西碧清源環保投資有限公司通過開展陶瓷膜新型材料拓展陶瓷膜應用領域及在新能源汽車空氣凈化領域服務等應用項目,進一步開拓了國內外市場;中國船舶集團華南船機有限公司引進人才建設團隊,攻破“卡脖子”關鍵技術,通過國產化替代試驗驗證研究,掌握國際前沿技術,進一步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目前,我市已累計培育了單項冠軍企業9家,國家級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企業2家、專精特新“小巨人”6家、自治區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59家、創新型中小企業98家,全區排名第四,初步形成國家級—自治區級—市級優質企業梯形發展矩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