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記者 陳益銘 通訊員 謝豐)日前,在岑溪市歸義鎮雙貴村,一片郁郁蔥蔥的淮山田地里,呈現出一派豐收的喜人景象。村民們趁著晴好天氣,加緊采收淮山,隨著泥土被輕輕刨開,一根根裹挾著泥土的淮山被逐一挖出,整齊地堆放在一起。雙貴村的淮山種植戶吳大南說:“目前我種植了10畝淮山,每畝產量達到了1500公斤,年產值可達10多萬元,這些淮山主要銷售給周邊的農貿市場。”
據介紹,雙貴村種植的淮山不僅個頭大、品相好,而且淀粉含量高、質脆肉白、軟糯可口,受到不少商家青睞,前來收購的商家眾多,為村集體經濟增收超100萬元。
近年來,我市因地制宜抓好特色幫扶產業發展,以“特色產業+龍頭帶動+村集體入股+農戶參與”的聯動模式,為群眾打通一條條致富路。通過深入挖掘鄉村振興資源、基礎條件和發展需求,并結合企業優勢,我市開展了以六堡茶、優質果蔬、生豬、三黃雞、肉鴨、蜜蜂、油茶、澳洲堅果、粉葛、八角、中藥材為主導產業的“萬企興萬村”產業幫扶系列活動,成效顯著。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截至去年,全市已有25.53萬戶農戶參與了特色幫扶產業的發展,其中脫貧戶和監測戶達到了6.36萬戶。
在聚焦“土特產”打造特色幫扶產業的同時,我市還分批分類提升幫扶產業項目的發展水平,解決產業項目“建而不成、成而不用、用而不好”的問題,持續發揮產業項目的效益,讓脫貧人口更好地分享到產業增值的收益。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以來,岑溪市馬路鎮獲評為第二批全國農業產業強鎮,萬秀區河口都市農莊獲評廣西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稱號,“梧茶10號”和“梧茶15號”獲得了植物新品種權,“藤縣八角”獲批為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這些不僅彰顯了我市特色產業發展的成果,也為特色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