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記者 羅枚
梧州河粉承載著梧州人的味覺記憶,以“薄、滑、嫩”著稱,加上一勺飽含濃郁骨香的高湯,味道鮮美,是我市飲食文化的代表之一。去年12月,我市公布了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其中梧州河粉傳統制作技藝入選。
眾所周知,梧州河粉線下門店雖多,但多為小作坊、“夫妻產業”。業內人士認為,即食化、標準化、預包裝技術的成熟,可讓梧州河粉升級為方便食品,保質期長、還原度高,讓梧州河粉香飄更遠、讓更多人“粉”上梧州河粉。
眼下,一些企業已經在開拓梧州河粉的“新版圖”,希望實現非遺傳承與經濟發展的雙贏。3月18日,記者走進廣西梧州趙百科食品有限公司,探訪梧州河粉如何邁入標準化的生產之路。
走進河粉生產車間,該公司董事長趙百科帶著記者沿生產流水線前行,映入眼簾的是現代化磨漿機,大米被磨成細膩的米漿,然后被均勻鋪灑在傳送帶上進入蒸箱,再經高溫蒸煮,原本液態的米漿變成泛著光澤的河粉。
趙百科說:“以往,制作梧州河粉的傳統蒸箱一般10米長,體積小、效率低,嚴重限制了產能。我們組織技術團隊攻堅克難,從蒸箱的結構設計、蒸汽供給到溫度速度調控,每個環節都反復試驗、優化,最終研發出這臺30米長的蒸箱,生產效率較傳統蒸箱提升了3倍。”
生產車間內,另一個“龐然大物”占據了顯眼位置,這是企業自主研發的大型烘干設備。“長期以來,速食干粉需長時間浸泡、煮制,難以滿足消費者對便捷飲食的需求。為此,公司研發大型烘干設備,攻克河粉干化、復水等核心工藝難題。”趙百科表示,目前,公司生產的河粉產品只需用95℃以上的熱水沖泡3到5分鐘,便能還原出接近鮮濕河粉的口感。
該公司推出梧州河粉速食產品后,與多個品牌達成合作,去年生產干河粉產品1700噸。今年,隨著產品質量和口味得到客戶高度認可,現已收獲約5000噸產品的預定單,凸顯出市場對梧州河粉的喜愛。
“我們計劃建設4條干河粉生產線,目前已有2條率先投入使用,每日可生產8噸河粉速食產品,其余2條生產線預計今年年中投產。待4條生產線全部投產后,公司的干河粉日產量可達32噸。”該公司總經理何秋霖介紹道,2023年,企業助力推動梧州河粉行業協會成立,進一步發揮橋梁紐帶、資源整合作用,推動產業向規模化、品牌化發展。
近年來,我市陸續出臺了《梧州鮮濕河粉加工技術規程》《梧州干河粉加工技術規程》《梧州上湯河粉制作技術規程》《梧州河粉店建設與服務規范》四項梧州河粉系列標準,通過標準化來保證梧州河粉的“靈魂口味”,推動梧州河粉打破地域局限,走向更廣闊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