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wǎng)-梧州日報記者 姚藍婷 通訊員 蒙萍
4月2日,一則令人揪心的消息在網(wǎng)絡上引發(fā)廣泛關(guān)注:一名患有孤獨癥的8歲男童李沛林隨父返鄉(xiāng)祭祖,于當日15時許在藤縣金雞鎮(zhèn)鎮(zhèn)安村小學龍井分校附近走失。
翻山越嶺、探進巖洞、蹚過溪流……六天六夜,救援人員一刻不停,展開聯(lián)合搜救。
搜救人員成功將男童找回。 (梧州零距離網(wǎng)視頻截圖)
歷經(jīng)整整139個小時的艱苦搜尋,4月8日上午10時40分,在400多名黨員干部、公安民警和熱心村民的共同努力下,走失的男童終于在村里樹林深處溪邊被成功找到。
經(jīng)醫(yī)護人員檢查,孩子身體狀況良好,目前已送至醫(yī)院作進一步檢查。
迅速響應
爭分奪秒編織“救援網(wǎng)”
4月2日15時許,李沛林前往村口玩耍后失去蹤跡。家屬焦急萬分,四處尋找卻一無所獲,急忙向村干部求助。
一場與時間賽跑的生命救援,就此展開。
最先得知消息的村“兩委”立即采取行動,工作人員迅速在村民微信群里發(fā)布尋人信息。一條條滾動的消息,瞬間引起了全村人的關(guān)注。與此同時,村委向金雞鎮(zhèn)政府和派出所發(fā)出支援請求。
金雞鎮(zhèn)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在接到報告的第一時間,便趕赴現(xiàn)場。到達后,他們迅速成立臨時搜救指揮部,鎮(zhèn)村干部、派出所民警、駐村工作隊以及周邊村民迅速集結(jié)組建成聯(lián)合搜救隊。
“所有人都鉚足了勁,夜以繼日地搜尋著,始終未曾有過一絲放棄的念頭,大家群策群力,希望早日找到孩子?!苯痣u鎮(zhèn)黨委副書記陳鵬宇回憶起當時的情景,神情中透著堅定。
為了盡快尋回走失的兒童,搜救工作開啟“無人機+警犬搜索”模式,利用熱成像技術(shù)展開立體化搜尋。同時,指揮部將搜救隊伍細分為10個專業(yè)小組,科學劃分網(wǎng)格區(qū)域,以男童走失地點為中心,各小組同步展開全方位、地毯式的排查,不放過任何一處隱蔽角落。
白天,搜救人員手持柴刀等工具,深一腳淺一腳地穿梭在山林間,仔細觀察著每一處可能留下線索的地方;夜幕落下,救援未停,山林中亮起一道道手電筒的光芒,似繁星相連,構(gòu)成守護生命的“防線”。
村民們熟悉這片土地,為搜救工作提供了極大的幫助。鎮(zhèn)安村黨委書記霍月成談及此次搜救工作,滿是感慨。當?shù)厣礁吡置?,深山信號全無,加之搜救隊伍中有不少外來支援人員,對地形陌生,使得搜救工作困難重重。
危急時刻,村里的年輕人挺身而出,主動加入搜救隊伍。他們自小在這片土地長大,對地形了如指掌,成為搜救小組的“活地圖”,帶著隊伍在荊棘滿布的山林艱難前行。村里的老人們也逐家逐戶上門打聽消息、仔細搜尋,用自己的方式為搜救工作添一份力。
恰逢清明時節(jié),不少外出的村民紛紛回村祭祖。得知情況后,也毅然加入救援隊伍。
4月7日,李沛林已經(jīng)失聯(lián)5天,他的安全讓人揪心。“時間分秒必爭,指揮部不斷優(yōu)化方案,前期向外圍擴大搜尋范圍一無所獲,經(jīng)過仔細復盤,決定近距離開展細致搜尋。”陳鵬宇說道。
4月8日,天光破曉,搜救隊員周達漢與同組隊員便已在山林中就位。在短暫的商議中,他們分析道:“這孩子多天沒吃沒喝的,身體哪能扛得住啊,而在這荒郊野外,水源可是活下去的關(guān)鍵,我們試試沿著水源尋找?!?/p>
于是,眾人便沿著蜿蜒曲折的小溪仔細搜尋。“大家盯仔細點兒,溪邊旮旯角落多,千萬別放過任何一處!”搜救人員目光如炬,一寸一寸地掃過溪邊的每一處角落。
10時40分,搜救人員猛地頓住了腳步。在距離孩子走失地點2.5公里遠的樹林深處的溪邊,一個小小的身影,闖入了眾人的視野。眾人定睛細瞧,只見那孩子虛弱地半靠在水中,唯有頭部露在水面之上,安靜得沒有一絲聲響。
“找到了,找到了!”周達漢高聲大喊,迅速朝著男童奔去,俯下身子,小心翼翼地托起男童。
經(jīng)過一番仔細檢查,確認男童身體狀況良好后,搜救人員才露出欣慰的笑容。
當孩子平安的消息傳來,整個村子都沸騰了?!爸x謝你們,如果不是大家不顧艱難險阻、日夜搜尋,我的孩子還不知道會怎么樣?!焙⒆影职掷钚闶搜壑虚W爍著淚光,哽咽著說道。
干群同心
凝聚生命救援的磅礴力量
這場持續(xù)139個小時的救援行動,不僅是一場與時間的較量,更是干群同心、共筑希望的生動寫照。在這場救援中,無數(shù)溫暖的故事在這片土地上發(fā)生。
李林生,一名樸實憨厚的鎮(zhèn)安村村民,家中有個寬敞的大院。看著搜救人員沒日沒夜地在深山搜尋走失兒童,他也想出份力。于是,他找到幾名相熟的村民,大家一拍即合,決定為搜救人員準備熱氣騰騰的飯菜。
很快,李林生家中的院子就變成了臨時廚房。那些天,鍋碗瓢盆碰撞的聲音此起彼伏,村民們分工明確,有人負責生火,有人忙著洗菜切菜,李林生一邊熟練地翻炒著鍋里的菜,一邊念叨:“我們可得讓搜救人員吃飽了,才能有力氣找孩子。”大家齊心協(xié)力,一頓頓飽含著溫暖與關(guān)愛的飯菜被及時送到了搜救人員手中。
與此同時,村里的小賣部也成為供搜救人員休息的地方。累得氣喘吁吁的搜救人員常常到此稍作歇腳,喝口水,補充體力。
社會各界也紛紛伸出援手。不少熱心人士自發(fā)組織捐款,用來購置食物、水和其他必需品?!拔覀兌际怯绣X出錢、有力出力,善款每一分每一毫都承載著熱心人士滿滿的愛心,更寄托著大家對孩子平安歸來的殷切希望。”村民李秀光如是說。
在這場持續(xù)139個小時的救援行動中,400多名黨員干部、公安民警和熱心村民憑借無畏勇氣、專業(yè)智慧、鍥而不舍,書寫了生命的奇跡,更是基層治理高效協(xié)同的一次有力證明。
搜救人員在事后總結(jié)時表示,網(wǎng)格化管理體系的成熟運作,讓基層政府部門、村委會、派出所、駐村工作隊以及廣大村民能在第一時間攜手聯(lián)動,凝聚成無堅不摧的救援力量。各部門默契配合,信息在其間無阻流通,決策精準且迅速,使救援行動得以科學有序推進。
展望未來,當繼續(xù)夯實基層治理根基,持續(xù)優(yōu)化協(xié)同機制,基層治理的效能將在更多關(guān)鍵時刻得以充分釋放,為守護群眾的生命安全與幸福生活筑牢堅實防線,這份溫暖與力量將在每一次危機挑戰(zhàn)中得以延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