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 (記者 覃競儀) 3月29日至30日,梧州市融媒體中心聯合龍圩區新地鎮政府、萬秀區文化館等相關部門開展“粵桂一家親·情濃三月三”粵桂青少年研學交流活動。在新地鎮詩畫富回研學基地和梧州市一心教育集團文化教育城,來自肇慶市和梧州市的學生們通過參與舞蹈、扎染、活字印刷和制作科技模型等活動,感受廣西三月三的魅力,在交流互動中增進了彼此的了解與友誼,為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注入了青春力量。
在文藝工作者們帶領下,兩地學生們跟隨音樂起舞。
學生們跳起了富有民族特色的竹竿舞。
感受文化韻味
3月29日上午,來自肇慶的學生們一下車,就受到了身穿少數民族服裝的孩子們的熱烈迎接。隨后,萬秀區文化館的文藝工作者們帶領兩地學生參與了充滿濃郁民族風情的歌舞表演。竹竿舞是廣西三月三民俗活動的一大特色,學生們通過邀約舞伴的形式互相交朋友。“開合開開合……”伴隨著歡快的音樂和簡單明了的口號,學生們踏著韻律在竹竿上起舞。富有節奏感的舞蹈動作和嘹亮的歌聲,瞬間點燃了現場氣氛。大家手拉手,在竹竿的開合間跳躍歡笑,感受著民族文化的獨特韻味。
大家一起晾曬制作好的扎染手絹,展示扎染的成果。
學生們體驗活字印刷術。
接著,兩地學生們體驗了扎染的樂趣。在研學老師帶領下,學生們迫不及待地拿起手絹,開始嘗試。來自梧州市第四中學的學生陳嘉悅和來自肇慶市小海燕藝術中心的學生周玥芯分到了一組,他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互相幫忙,或用皮筋緊緊纏繞手絹,形成規則的圓形圖案;或隨意折疊手絹,創造出不規則的紋理圖案。扎制完成后,大家小心翼翼地將手絹浸入染料,輕輕攪拌,讓布料充分吸收顏色。待手絹慢慢上色,原本潔白的布料上,藍色、白色相互交織,呈現出獨一無二的圖案。每一方手絹都成為一幅獨特的藝術作品,“我第一次體驗扎染,真有意思。”周玥芯說。
學生們參觀梧州市一心教育集團文化教育城科技館,學習天文科學知識。
學習航天知識
3月30日上午,來自肇慶的學生們來到梧州市一心教育集團文化教育城參觀,里面的“世界火箭群組”模型令大家感到很震撼。學生們一邊認真聆聽老師介紹航天知識,一邊做筆記,收獲滿滿。
兩地學生一起制作太空儀模型。本組圖片均由記者覃競儀攝
最令大家期待的是手工制作太空儀模型,在科技老師的帶領下,學生們在現場拼制屬于自己的模型。在體驗過程中,大家認真學習了太空儀制造的原理。梧州市一心幼兒園學生鄧茹沁和來自肇慶市的學生歐萌萌一起制作了太空儀,“怎么這個電池盒裝不進去?”鄧茹沁向小伙伴尋求幫助,歐萌萌仔細閱讀說明書后發現,原來電池盒要粘上固定膠,才能貼在木板上。兩人一起配合,終于把太空儀模型拼裝完成并運轉起來。
“看,這是我和廣西的小伙伴一起親手做的太空儀模型!希望下次有機會再到梧州研學和交流。”歐萌萌拿起自己剛拼裝好的太空儀模型激動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