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記者 冼振宇
廣西三月三期間,百年騎樓燈火輝煌,流光溢彩,市民游客漫步在梧州騎樓城里的歷史文化街區,心曠神怡。
自去年11月梧州騎樓城重新開街運營以來,騎樓美景火熱出圈,城市知名度和影響力大大提升。始建于1924年的梧州騎樓城,有騎樓建筑560幢,騎樓街道22條,長7公里,盤桓梧州老城區萬秀區中心街區,承載著街坊們的珍貴回憶。
如今,隨著騎樓城城市更新項目一期建成投入運營,梧州騎樓城的五坊路—大中路、桂北路—四坊路等歷史文化街區重新煥發出嶺南歷史文化魅力,騎樓原住居民紛紛為歷史文化街區保護修繕、人居環境顯著提升而點贊。
原住居民舊地重游連連贊嘆
在南中市場附近經營涼茶店的陳麗梅目睹了騎樓城近二十年的變化。“我原來住在南中路21號,窗外能看見以前的華桂酒家。2018年,騎樓城提升改造前期工程動遷,我才搬走。”她說,那時候,她所居住的騎樓老房子已是危房。
騎樓城城市更新項目,讓騎樓城原住居民驚喜地看到了新變化——曾經昏暗破爛的牛皮巷如今變得明亮整潔,斑駁脆弱的墻體重新加固又保留歷史原貌,以前狹窄又亂堆放的小巷轉角被打造成街角小游園,蜘蛛網般的戶外電線改為入墻走地下管網……陳麗梅由衷感慨:“我雖然搬離了老屋,但這是幸福的搬遷。去年騎樓城重新開街后,我的涼茶店生意更紅火了,很多游客專門從小紅書和抖音等平臺搜索導航前來光顧。”
將城市發展與民生改善緊密融合,是騎樓城城市更新項目的意義所在。曾住在居仁路16號的市民陳小桃回想起過去,十分感慨。在她的記憶中,居住空間逼仄、火災隱患多、公共設施落后是2000年之前騎樓老舊民居的普遍狀況。“而如今騎樓城公共環境明顯改善,屋前、騎樓底的排污渠由明渠改為地下渠,環境更宜居。作為老街坊,看到保留完好的騎樓建筑風貌,被勾起很多童年回憶,尤其是看到熠熠生輝的燈光夜景、干凈敞亮的歷史文化街區,更令人滿心歡喜。”陳小桃重游騎樓城,連連感嘆時代的發展進步。
祖宅在桂林路東二巷的羅紫珊是一位走南闖北、見識多廣的女企業家,看到昔日生活的騎樓街巷如今已提升改造成為歷史文化街區,她感到十分欣喜。“老街名稱不變、騎樓風情如昨、嶺南美食遍地,還有逢年過節的街頭舞獅子表演、懷舊特色歌舞小舞臺、旗袍秀活動、繁花造景等,百年商埠的氛圍又回來了。”羅紫珊認為,騎樓城城市更新項目類似廣東順德的舊城改造,在環境提升的同時打造多功能文旅空間,使騎樓文化在市民對舊址舊物的懷舊情懷中,以及外地游客對梧州元素和非遺傳統美食的新奇探究中得到了傳承和發揚。
城市更新與宜居生活同頻共進
近兩年來,通過老舊建筑加固修繕、市政設施提升改造、社區功能更新完善等“組合拳”,騎樓城城市更新項目把“守正創新、修舊如舊”理念與沿街店鋪整改、業態規劃、庭院改造等環境提升密切結合,努力實現歷史文化街區活力煥新,城市更新的政策愿景正一步步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惠民成果。
騎樓城城市更新項目施工單位有關負責人表示,項目總建筑面積約13萬平方米,建設涉及大南路、五坊路、南環路、居仁路與四方井路部分街道,以及部分自治區級歷史文化街區。該項目秉承“守正創新、修舊如舊”理念,用繡花功夫對騎樓建筑進行綜合提升改造,對風化嚴重的騎樓外墻、瓦片、木構件等進行外觀修復,對破損的石雕、木雕、水環等騎樓裝飾、配件,進行清洗、修復或依據歷史資料復制,最大程度保留騎樓城原始風貌。其中最能體現項目工程提升作用的,則是施工單位對騎樓城修復和優化了排水、供電、供氣等公共設施,并對消防、安防等系統進行提升。
市文廣體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騎樓城城市更新項目極大保留了精美絕倫的磚雕、造型獨特的女兒墻和富有年代感的牌坊,還有挺拔俊秀的羅馬柱、線條流暢的拱窗、匠心獨具的穹雕,騎樓上的鐵環、水門及嶺南文化印記一樣不少,還通過整體規劃運營,新增粵韻清音展演、非遺技藝體驗、燈光氛圍打造,讓騎樓城景區設施和人居環境實現雙提升、雙促進。
騎樓城十字街區主要街道和四個轉角特色鮮明,賞騎樓保存完好建筑群的“靜態美”,與聽粵韻清音、品嶺南美食的“動態美”交相輝映,城市更新與宜居生活在騎樓上空達成了同頻共振、多向賦能。“作為騎樓原住居民,我最開心是看到騎樓城的獨特魅力和梧州的歷史文化被更多人發現。未來,騎樓城還可以通過業態精細化布局和活動主題式策劃等多種渠道,從對外宣傳推廣發展為騎樓文化輸出,必然前景廣闊。”羅紫珊對家鄉發展充滿期待。
目前,騎樓城城市更新項目正加緊推進二期建設。為讓百年騎樓重現百年商埠輝煌景象,我市文旅有關部門單位和企業已在積極策劃打造騎樓文化子項目:逢周六日粵劇演出、節假日沉浸式群藝表演、小型音樂會,還有此前收獲好評的繁花騎妙會、非遺技藝展示等。
當老街的煙火氣再次升騰,文化記憶正轉化為文旅新地標,百年騎樓必將再綻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