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記者 陳益銘 通訊員 聶宇昕)日前,岑溪市首批22株國家一級古樹商業性保險項目正式啟動。此次投保的古樹涵蓋雅榕、格木、紅錐等13個樹種,樹齡跨度從500年至1700年,分布于波塘、水汶等11個鄉鎮,其中南渡鎮六四村的千年古茶樹尤為珍貴。
“本次保險針對自然災害和病蟲害等風險,提供最高2萬元的救治修復資金,并首次引入公眾責任險,對古樹傾倒、折損導致的第三方人身財產損失承擔賠償責任,每次事故最高賠償限額100萬元,其中每人每次人身傷亡賠償限額5萬元。”岑溪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說,這種“救治+風險”的雙重保障模式,標志著古樹保護從“被動救助”向“主動防控”的重要轉變。
這是繼梧州市5760株古樹名木(不含古茶樹)實現全量建檔掛牌保護后,保護工作向精細化方向推進的又一有力舉措。“十四五”期間,我市深入貫徹落實《古樹名木保護條例》,累計落實205.8萬元,通過與養護人簽訂管護協議落實管護責任、定期開展古樹名木巡查、推行古樹名木保險試點、開展古樹名木“過度硬化”專項整治、持續推進落實古樹名木“六防”(防火、防雷、防風、防病蟲害、防硬化、防盜)措施等手段,切實做好古樹名木日常管護和搶救復壯工作,為古樹名木提供了更加全面的保障。
當前,我市共有古樹群100個,以榕樹、樟樹、格木、紅錐、楓香等樹種為主。為了進一步提升古樹名木的數智化管護水平,市林業局對全市古樹名木實行“一樹一檔、一樹一牌”精細化管理,將古樹名木的樹齡、位置、立地條件、生長情況等信息錄入古樹名木管理系統,使古樹名木的動態監測和跟蹤管理更加高效便捷。
本網站所刊登的各種新聞﹑信息和各種專題專欄資料,均為梧州日報社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