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 近日,筆者走進藤縣獅王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文創館,只見工人們各司其職在各自的崗位上忙碌著,他們分工合作,有的在往竹篾上捆扎紗紙,有的在用畫筆細細描繪各種圖案……成品就是各種憨態可掬或威風凜凜的獅頭。
藤縣舞獅以高樁獅舞的獨樁挾腰轉體450度等絕技名揚海內外,享有“世界獅王”美譽。近年來,該縣積極探索開發和利用“東方獅王”這一名片,開發了一系列文創產品,將傳統獅舞藝術與現代文化、創意設計相結合,讓藤縣獅舞文化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
據藤縣獅王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彩扎(藤縣獅頭)在2023年10月被列入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獅頭是用竹篾、紙、紗、綢等材料做成,制作過程粗分為扎、撲、寫、裝四大工序,細分工序則多達300多道,僅“扎獅”一環便需削出近百根竹篾,鼻梁弧度差一毫,獅頭神韻便失千里。除了大獅頭,還有迷你獅子頭,每一個小小的迷你醒獅,都需要一個專業的師傅花上三天三夜的時間進行打磨雕琢,每道工序都要小心翼翼,機器和手工操作需精準到毫米。精工細作出佳品,能工巧匠們制作出來的獅頭個個活潑生動,極具審美價值。
目前,該公司專門從事彩扎的工人有30多人,每月純手工扎作的獅頭可達250~300頭,醒獅文創擺件則達2500件以上,產品主要銷往廣西區內及廣東、上海、四川、重慶等地,供不應求。
隨著藤縣獅舞文化發展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年輕人喜歡上了本地文化,該公司制作的獅子文創產品如獅子頭、枕頭、衣服、旗幟等經常銷售一空。在最近的各種民俗活動中,該公司的獅子文創產品一經亮相,就獲得不少人點贊。
(梁能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