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記者 肖苗生 通訊員 鄒方波
谷雨時節,大地春忙。4月的龍圩,萬物繁茂,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
從“傳統耕作”到“科技賦能”,從“單一生產”到“全鏈升級”,近幾年,龍圩區以發展設施農業為抓手,不斷推動區域農業發展轉型,瞄準粵港澳大灣區市場,堅持農業產業“互帶互融”、鄉村治理“共建共治”,走出一條獨具龍圩特色的鄉村振興發展新路子。
截至2024年,龍圩區設施農業項目總面積超8400畝,項目數量逐年增加,涉及生豬、肉牛、肉(蛋)雞、蔬菜等多個產業,產業融合程度持續深化,集群效應逐漸顯現。2024年,龍圩區第一產業生產總值達20.12億元,增速為7.7%,增速連續6年排在全市前列;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26.73億元,增速為7.4%。
智慧選址
開啟AI農業“科技副本”
用物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發展智慧農業,是現代化大農業的發展方向。
龍圩區下好智慧農業“先手棋”,以數智賦能農業要素配置,研發打造廣西首個設施農業智慧選址服務平臺,打破“數據壁壘”,項目選址實現“一網通辦”。該平臺通過統籌區域地理信息和政府部門資源環境大數據,搭建資源共享數據網,借助數字化對數據資源進行疊加,實現對接入該平臺的數據智能化分析。
借助智慧選址服務平臺,龍圩區共梳理出可用于陸基養殖的優質潛力土地面積近3000畝,可用于設施蔬果種植的面積23200多畝,可用于設施畜牧業的面積93000多畝,更多“分散數據”得以凝聚,要素保障更加充足。
智慧選址服務平臺自2022年投入使用以來,龍圩區共完成農業項目簽約18個,總投資額達47.4億元,有效提升了龍圩區農業招商轉化率。該區大坡鎮陸基循環水產業基地的負責人對此深有感觸:“從開始選址到第一批投放魚苗,僅用時3個月,大大節省時間和成本,現在基地已經完成72個圓池魚苗的投放。我們對接下來的合作更有信心。”
“我們將繼續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推進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同時加快‘三農’數字化賦能,深耕拓展‘人工智能+農業’新場景,不斷激發農業現代化發展新質生產力。”龍圩區區長吳情操滿懷信心地說。
特色賦能
激活農業產業“振興引擎”
今年廣西三月三假期,龍圩區“念念目望”“詩畫富回”等多個農文旅項目游人如織,一幅村莊美、產業強、村民富、鄉風好的鄉村振興新畫卷在龍圩區徐徐展開。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龍圩區將農業產業發展作為推動“三農”工作的重要抓手,持續激發鄉村振興發展活力,讓群眾吃上“產業飯”,走上致富路。
龍圩區堅持以設施農業為“破題”關鍵,對區域內生產基地開展標準化建設,從構建標準體系、打造優質農產品精品、發揮示范帶動作用等方面,推動提升區域基地標準化水平。該區多個現代設施農業基地通過國家級、自治區級標準驗收,以蛋雞為主產業的梧州市龍圩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入選2025年自治區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名單。
同時,龍圩區著力補齊產業鏈條,不斷豐富業態,推動產業深度融合。該區持續強化項目謀劃,通過建設設施農業標準化基地,進一步完善溫室大棚、初級加工等設施,并持續強化農產品與加工、物流、銷售等環節相結合,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提高了農業產業的附加值。
目前,龍圩區蔬菜標準化種植示范基地采用溫室大棚結合露天種植模式,引入云聯網自動灌溉噴灌及滴灌水肥一體化系統,對蔬菜生長采取全過程調控,有效提高畝產量和畝產值;溫氏天露雞蛋已穩定供港,實現廣西鮮雞蛋供港零的突破。
隨著現代設施農業的持續發展,龍圩區著力整合農業資源,打造農旅結合新業態。該區打造了“念念目望”稻漁休閑農業基地、二十四節氣農耕文化園、“詩畫富回”等農旅結合的旅游景點,引入時下流行的業態,有力地推動產業融合。
筑牢糧倉
扛穩發展安全“糧食擔當”
隨著氣溫回暖,水稻育秧迎來黃金時期。在龍圩區區域性水稻產業中心,自動化育秧設備持續運作,鋪土、播種、覆土等工序實現機械化和一體化。
“相比傳統人工育秧,工廠化、機械化育秧具有顯著優勢,縮短了育秧時間,不僅省工省時省力,而且播種均勻、覆土細膩,發芽率和成活率高。”該產業中心負責人說。
龍圩區農業部門通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強化農資農機保障、運用新技術新機具、優化指導和服務等舉措,不斷促進數字技術與農業生產的深度融合。截至目前,該區已配備各類先進農業機械設備100余臺(套),覆蓋耕、種、管、收等各個環節。依托現代化農業設備,該區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9%以上,機械化作業覆蓋面積超過45萬畝。2024年,龍圩區超額完成全年糧食播種面積任務。
這一切,得益于龍圩區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全力抓好高標準農田新建和提升項目建設,以“高標準”推動糧食生產“高產高質”,有效提升耕地質量。
自2013年以來,龍圩區累計完成新建高標準農田12.83萬畝,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0.7萬畝。同時,該區落實耕地保護硬措施,嚴守耕地紅線,從治理、激勵、獎補等多方面發力,不斷激發轄區農民種糧積極性,有效遏制耕地“非農化”、嚴防耕地“非糧化”。該區近三年實現耕地凈流入,在2024年成為全市唯一獲自治區耕地保護激勵的縣(市、區)。
沃野起歡歌,共奏振興曲。如今的龍圩,從城區到鄉村,田疇沃野間處處生機勃發。
龍圩區正不斷創新思維模式和發展場景,全力激發和釋放要素潛力和農業產能,以產業發展為曲,以鄉村治理為調,強化數字賦能、補齊鏈條,用實干和實績,奏響鄉村振興發展“最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