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記者 羅枚
2024年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70周年,也是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依法履職、守正創新、成果豐碩的一年。
回望過去一年的工作,一幅幅服務發展大局、彰顯人大擔當的生動畫面展現在眼前: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3部,報請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批準法規4部;聽取審議專項工作報告18個,對5部法律法規實施情況進行執法檢查,開展專題詢問、工作評議各1次;依法任免地方國家機關工作人員45人次;督促辦理代表建議114件,建議所提問題得到解決或納入計劃逐步解決的占93.86%;在全區人大系統作經驗交流發言8次,有2個工作專報獲自治區人大常委會領導批示肯定……變化的是一組組履職數據,不變的是為民履職的使命擔當和為民情懷。
一年來,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市人大常委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堅持好、完善好、運行好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聚焦發展之需、改革之策、群眾之盼,充分發揮人大職能作用,以民主法治之力護航梧州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
以強化政治引領確保正確政治方向
山因脊而雄,屋因梁而固。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做好新時代人大工作的重大政治原則和根本政治保證。市人大常委會旗幟鮮明講政治,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切實把黨的領導貫穿人大工作各方面全過程。
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制度,堅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市人大常委會召開黨組擴大會議18次,傳達學習貫徹“第一議題”47個,舉辦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專題學習會5次,持續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扎實開展黨紀學習教育,市人大常委會黨組舉辦讀書班1期、學習研討交流3次、黨組(擴大)會議暨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學習2次,組織開展以案明紀警示教育5場(次),聚焦整改6個方面問題制定整改措施19條,引導黨員干部把黨規黨紀作為“案頭卷”“工具書”,在常學常新中強化教育成果轉化,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
自覺維護市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地位,嚴格執行重大事項請示報告制度,全年就重要會議、重要立法、重要工作、重大事項向市委請示報告71次。精心組織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70周年系列活動,協助市委召開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70周年座談會。圍繞市委決策部署和全市中心工作,找準人大工作的切入點、發力點,謀劃和推進23項人大工作任務,積極參與2024年廣西文化旅游發展大會組織、籌備、協調工作,切實做到市委有部署、人大見行動、代表顯作為。
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立法是法治的“最先一公里”。
翻閱市人大常委會2024年立法工作計劃,可以發現立法節奏明顯加快。年內,市人大常委會報請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批準《梧州市推進文明城市建設規定》《梧州市電動車停放充電消防安全規定》《梧州市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修訂)》和《梧州市餐廚垃圾管理規定》等4部法規,為歷年批準數量之最。
2024年7月1日,廣西首部電動車停放充電消防安全管理的地方性法規——《梧州市電動車停放充電消防安全規定》正式施行,讓全市電動車非法改裝、加裝亂象,電動車違規停放等突出問題治理從“有章可循”走向“有法可依”。
市人大常委會堅持務實管用、彰顯特色,發揮“小靈快”立法特點,加快推進以傳承發展藤縣獅舞文化為主題的立法項目,既開創了我市縣域立法的先河,又展現了地方文化特色,為我市保護傳承藤縣獅舞文化、促進文旅融合發展提供法治保障。
在立法過程中,市人大常委會堅持把全過程人民民主貫穿立法工作始終,立法項目聚焦重點領域、民生領域,重視發揮立法專家庫作用,著重發揮基層立法聯系點作用,廣泛征求行政部門、基層群眾、企業等各方面的立法建議,使法規具備創新突破、適應發展需要、滿足人民期盼、體現梧州特色。
法規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2024 年 8月,市人大常委會出臺《梧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全面加強地方性法規貫徹實施工作的決定》,明確相關主體的法規實施職責,推動我市地方性法規正確有效實施。市人大常委會還加強備案審查工作,推進全區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數據庫建設工作,進一步提高備案審查的準確性、全面性。
以高效能監督助推高質量發展
“生態茶園建設行動在聯農帶農富農和促進鄉村振興中發揮了什么重要作用?”“近年來組織我市各級茶企、科研單位開展了哪些科研項目,取得了什么成果?下一步如何支持好他們的科研工作?”
……
這些精準到位、直奔主題的提問,來自2024年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關于六堡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的專題詢問會現場。此次詢問,是市人大常委會積極履行監督職責,增強監督剛性,持續以高效能監督推動六堡茶產業做大做強的又一舉措。
回望 2024 年的工作成績單,監督工作堅實厚重。市人大常委會堅持正確監督、有效監督、依法監督,聚焦市委關注的重點和群眾關心的熱點找準監督切口,綜合運用“一評議兩約見三協同”新機制等法定監督手段,寓支持于監督之中,寓監督于促進發展之中,推動人大“監督效能”轉化為“發展動能”,有效提升監督剛性和實效。
錢該怎么花?市人大常委會首次聽取和審議2023年梧州市本級政府債務管理情況報告,認真聽取和審議市政府關于計劃、預算執行情況和審計相關工作報告,提建議、促整改,管好發展“錢袋子”。
促進循環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新時代林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設西江生態旅游帶龍頭城市……市委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監督工作就跟進到哪里,作用就發揮到哪里。
人大監督還體現在民生、司法等老百姓最為關切的領域。市人大常委會扎實開展文物保護、物業管理等自治區有關條例實施情況執法檢查,助推社會治理效能不斷提升;謀劃開展我市促進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專項評議工作,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高中教育的需求;聽取和審議社會救助工作情況報告,推動政府職能部門解決社會救助難點堵點問題;聽取和審議市中級人民法院、市人民檢察院相關工作情況的報告,推動人大監督、司法監督有效銜接,以有力有效監督力促問題“真解決”。
以有效載體服務代表為民履職
代表來自人民,履職為了人民;建議來自人民,成效由人民檢驗。如何讓人大代表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的“睿智之言”轉化為推動工作的“良策實招”,是市人大常委會不斷探索的課題。
一年來,市人大常委會充分發揮在密切與人民群眾聯系中的帶頭作用,深化拓展“兩個聯系”制度,42位常委會組成人員與103位基層人大代表建立直接聯系,常委會組成人員、人大代表與人民群眾之間的聯系往來更加密切,通過代表聯絡站、云上履職平臺等載體,征求代表對法規草案的意見,反饋意見建議1985人次,讓人大代表建議廣泛吸納民意、匯集民智。
持續完善代表履職平臺建設,將民意征集平臺布點成網,是市人大常委會暢通代表參與渠道的有效途徑。
一年來,市人大常委會構建“履職中心+聯絡站+實踐站+示范點”履職服務網格,指導各縣(市、區)打造一批特色融合共建實踐載體,持續暢通省際區域人大交流合作,在蒼梧縣、萬秀區、龍圩區和廣東省封開縣同步掛牌成立“粵桂省際區域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基地”,代表工作的創新成果持續擴大。與此同時,深入開展“混合編組、多級聯動、履職為民”工作,組織全市 5884 名五級人大代表進站履職,深入基層一線,貼近群眾身邊,扎實開展調研服務,提出代表建議 877 件,推動解決問題453個。
在完善的機制下,代表建議得以從“寫在紙上”到“落到地上”。
市十五屆人大六次會議及閉會期間,代表提出的114件建議,及時交由50家承辦單位辦理并全部辦結答復代表,目前建議所提問題得到解決或納入計劃逐步解決的占93.86%,辦理質量獲代表評價為“優秀”等級占比達86.84%。
以過硬作風凝聚干事創業合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年來,市人大常委會把牢“四個機關”定位要求,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完善機制程序,強化能力提升,不斷提升人大依法履職工作質量和能力水平。
激活黨建引領引擎。持續打造“忠誠人大·為民先鋒”黨建品牌,大力推進黨建“五基三化”深化年行動,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經常組織機關黨員干部參與基層治理、文明創建、鄉村振興等活動,指導幫扶聯系龍圩區大坡鎮夜村爭取鄉村振興項目資金710萬元。
深化學習型機關建設。組織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和人大干部參加相關業務培訓班,通過人大常委會黨組集中學、常委會組成人員專題學、各委室定期學、黨支部推動學等方式,進一步補短板、強弱項、增效能。
加強紀律作風建設。常態化開展黨紀學習教育,持續加強清廉機關建設,把握正確輿論導向,講好人大故事,弘揚“四下基層”優良傳統,引導干部實干擔當、善作善成,進一步營造“風清、氣順,心齊、勁足”的干事創業氛圍。
已見繁花結碩果,更立壯志啟新篇?;赝^去一年,市人大常委會踏出的每一步都鏗鏘有力,寫下的每一筆都生動鮮活。2025年,市人大常委會將牢固樹立“實干為要、創新為魂,用業績說話、讓人民評價”的鮮明導向,深入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建設,堅持好、完善好、運行好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聚焦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依法履職盡責,守正創新、穩中求進推動人大工作高質量發展,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梧州篇章貢獻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