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福利在线_xxxx影院_毛片网站免费_777sesese
競技拔頭籌 場中數英豪
蒼梧搶花炮歷史悠久,是一項規模宏大、頗具特色、群眾喜聞樂見的大型民間民俗活動。蒼梧縣人民舉行搶花炮活動,祈望新的一年五谷豐登、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在活動中搶到花炮,寓意新的一年添福祿壽、丁財貴旺樣樣齊全。
滴珠濃甜香 冰泉負盛名
梧州冰泉豆漿制作技藝,始于民間。據史料記載,它最早見于明代永樂年間,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是梧州人民長期生產實踐中的勞動創造及智慧結晶,因取梧州歷史名井“冰泉之水”制作而得名。
竹芒繞指尖 交織展華章
岑溪竹芒編織手工技藝是流傳于岑溪的一項傳統手工技藝。它源于人民群眾的生活習俗、生產勞動,長期傳承于民間,重點區域是南渡鎮,并分布在大業、梨木、歸義、水汶、岑城、筋竹、糯垌、三堡、大隆等鎮,有著悠久的歷史。2014年岑溪竹芒編織手工技藝被列為第五批廣西壯族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善德撒福地 龍母陰蒼生
龍母傳說在西江流域一帶廣為流傳,至今有2000多年。據記載,龍母是西江流域古百越人民的保護神,為西江流域百姓親試草木研方醫治疾病,帶領廣大群眾開荒耕地、種谷養魚,治理洪水有方,贏得了百姓愛戴。在2000多年的流傳時間里,龍母傳說因地域不同又演化出多種版本,形成了民間信仰。
悠悠下俚調 裊裊古楚音
下俚歌詞都是通俗易懂的七言詩,演唱時需按照特定的“工尺合士上”曲韻,每四句為一首或一節,歌詞內容多以歌功頌德、講述日常生活、宣揚家庭和睦、祈求國泰民安等為主,再加上句句都有“下俚”的尾音,尾音一落,清脆的鑼聲便敲響,通俗的歌詞與古老的曲韻相和,別具韻味。2007 年,下俚歌入選梧州市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14 年被列入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米香撫人心 粉細情意濃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一碗米粉不但盛滿了蒼梧人對故鄉的眷戀,而且還記錄著京南米粉的歷史軌跡。千百年來,充滿智慧的京南勞動人民將金黃的稻谷轉化為米香裊裊的米粉,娓娓道來“只為做好一碗米粉”的傳承故事。
月是故鄉圓 餅是梧州靚
梧州月餅屬廣式月餅,得益于梧州特殊的嶺南地理位置,制作月餅所需的橘子、芝麻、核桃等餡料原材料充足,梧州月餅成為傳統節日食品,其制作技藝項目也得以穩定長期地傳承與發展。梧州月餅隨著人員的往來而暢銷兩廣,成為嶺南飲食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梧州月餅生產集中于酒樓、餅店、食品加工廠等,其制作技藝以師徒形式代代傳承。2020年,梧州月餅制作技藝入選第八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飴糖名四海 復刻現經典
梧州麥芽糖有著傳統的麥香,色澤金黃,清甜舒潤,有養顏、健脾胃、緩急止痛、潤肺止咳的功效,在嶺南特色的飲食文化中,幾乎不可缺少,是老少皆宜的食品。
濃墨勾花臉 重彩繪個性
粵劇臉譜是粵劇演員面部化妝的一種程式,又稱勾臉或開面,運用夸張的線條、強烈的色彩和象征性的圖案,勾畫出人物性格氣質和臉部特征的特殊化妝藝術,多用于凈、丑行當。梧州粵劇臉譜與中國其他劇種的臉譜一樣,都是通過強烈的色彩,運用裝飾、象征的手法,來刻畫戲曲人物的形貌特征,揭示人物的性格。2014年,梧州粵劇臉譜入選梧州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20年列入第八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犀舞展豪情 古樸而熱烈
木犀舞是流傳在廣西梧州市蒼梧縣及其周邊地區的一個民間傳統舞蹈,演繹的是青年武士勇斗獨角獸的情景。其中,"木"是指青年武士用來降服獨角獸所持的木棍,而"犀"是指外形長得像犀牛的獨角獸。木犀舞以舞蹈的形式,表現當地勞動人民與大自然作斗爭的悲壯情懷和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因其有著古樸、熱情等藝術特點,成為蒼梧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木犀舞于2007年入選梧州市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16年入選第六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木偶會耍酷 生動又活潑
藤縣杖頭木偶戲是一種流傳于廣西藤縣的古老而傳統的地方戲劇,主要分布在藤縣的同心、金雞、新慶、天平、蒙江、和平、太平等鎮。由于木偶造型逼真有趣,戲劇用藤縣方言演出,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因而在藤縣各地廣受歡迎。
豆渣狀軟綿 甘香繞舌尖
梧州豆腐渣甘香怡人,營養豐富,可煎可炒可打湯,雖是素菜,卻有葷肉的美味,受到食客青睞。梧州豆腐渣制作技藝早先主要流傳于市區的冰泉沖、冷水沖一帶,鼎盛時整條街都是制作豆腐渣的民間工坊。后來,少數工坊留在原地,大部分工坊搬遷至太和沖、吹風嶺一帶,堅持傳統手工方法制作豆腐渣。因此,現在的太和沖、吹風嶺一帶成了梧州豆腐渣制作技藝的主要流傳和核心地帶。2020年,梧州腐渣制作技藝被列入第八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瑤藥跌打丸 濟世傳良方
潘公平跌打還魂丸是在蒙山縣潘氏家族百年祖傳秘方的基礎上經科學研制而成,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經絡等功能,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潘公平跌打還魂丸的配方和制作工藝復雜,全部藥材入藥前均經過揀、選、洗、切,制藥過程包括沖、輾、篩、熬、拌、出型、稱、粗坯、包砂紙共9個程序。近年來,潘公平跌打還魂丸還開發出膠囊劑、軟膏劑、噴劑等便于攜帶的系列產品。
太平有好餅 手藝代代傳
藤縣太平米餅是藤縣地方特色小吃。藤縣太平鎮盛產糧食和蔗糖,是較為富庶的鄉鎮,這也是藤縣太平米餅制作工藝得以誕生的重要原因。 在太平鎮,傳統節慶到來前,家家戶戶都制作米餅。太平米餅也成為當地群眾必不可少的年貨和送禮佳品。太平米餅因口感軟糯名聲遠揚,制餅的習俗、工藝輻射至相鄰的蒙江鎮、和平鎮、古龍鎮、東榮鎮、平福鄉等各個鄉鎮。
曲調古韻傳 鄉音頌美德
長洲采茶劇表演歷史悠久,在本土彩調劇曲調的基礎上,混雜了桂東南特有的鹿兒調,以及各種山歌調、民間小調、粵曲小調,經過演化形成了桂東南地區影響較大的劇種之一——長洲采茶劇。 采茶劇的劇情主要是根據當地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學作品、故事編寫,表演時配上二胡、鑼鼓等各種樂器道具,在輕靈明快的音樂曲調中表演。因表演不分文武生,沒有高難度的武打,所以易學易表演。近年來,采茶劇劇團不但在鄉間演出,還在梧州市市區、蒼梧縣、藤縣和賀州市昭平縣等地演出。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