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福利在线_xxxx影院_毛片网站免费_777sesese

  首頁  新聞   問政   直播   專題   論壇   汽車   樓市   家裝  理財  消費   美食   旅游   投票  ENGLISH  
 
 
 
      要維持兩個幼小的生命,每日所需的醫藥費是個不小的數字,對于收入不高的外來工楊勝貴來說,這不斷疊加起來的數字,更像是一塊巨石,壓得他透不過氣來。關鍵時候,他的親朋好友站出來了,他的河池老鄉站出來了,梧州媒體站出來了,梧州的一些單位、企業站出來了,普通市民站出來了,大家向楊勝貴伸出了援助之手。

    一百,兩百,一千,兩千……每一筆捐款,都像一股暖流,它浸染了梧州這座城市的溫度,流過楊勝貴夫婦的心田,流向兩個病危嬰兒的生命之泉,讓它得以延續,噴涌出希望和生機。
 
      梧州市松鶴園(市殯儀館)很快向楊勝貴夫婦送去了3500元捐款。

    館長許長轉知道,自己的單位在群眾心中多少有點忌諱,因此每次以單位的名義行善都很低調。這次楊勝貴的困難,他是通過萬秀區殘聯肢殘協會主席李國楹得知的。在電話里,李國楹簡單地跟他說了楊勝貴一對龍鳳胎的情況,許長轉當即表示愿意捐款2000元。

    7月26日,記者和李國楹來到市松鶴園,將楊勝貴龍鳳胎的情況詳細地告訴了許長轉。看著龍鳳胎在重癥室里全身插滿管子的照片,許長轉當即決定再多捐1000元,并以個人名義捐款500元,希望能幫楊勝貴減輕一些籌款壓力。“我也是異鄉人,知道外地人在梧州謀生不易,還要照顧兩個生病的孩子,能幫就盡力幫一點吧。”許長轉說。
 
      中國建設銀行梧州分行的職工們也在迅速行動著。行善不甘人后的建行梧州分行工會從梧州日報獲悉楊勝貴的情況后,馬上在單位發起捐款倡議,工會委員將梧州日報的新聞剪下來、將騎樓論壇的帖子掃描下來,一張張貼在單位的樓梯間,同時發布在建行梧州分行的內網上,呼吁員工伸出援手。在短短的兩日時間里,共籌集善款4885元,于8月7日存進了楊家大小孖的醫療賬戶里。

    建行梧州分行里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員工說:“愛心無界限,無論是本地人還是外來工,只要有困難,我們都應該盡一份力。”這位員工還透露,行內一對新婚夫婦,知道這個情況后毫不猶豫就捐了錢,“看見孩子受罪就心疼。”
 
      8月8日,梧州市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管理所(以下簡稱市醫保所)從梧州零距離網站獲悉了楊勝貴的遭遇后,所領導非常重視,馬上召集相關業務部門商議如何能從政策上幫助楊勝貴一家,為龍鳳胎的后續治療提供基本醫療保險的保障,獻出單位全體工作人員的一點愛心。隨后,市醫保所通過記者與楊勝貴取得了聯系。

    當日下午,市醫保所派出工作人員專程來到楊勝貴租住的家中,為他們送來政策。“你們是在梧州工作的外來務工者,按照政策,如果你們沒有在家鄉參加新農村合作醫療,就可以參加梧州的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市醫保所工作人員在詳細了解楊勝貴的醫保關系后說,只要楊勝貴準備好相關材料,就可以馬上給龍鳳胎辦理城鎮居民醫保參保手續,兩個月后就可以享受醫保待遇。據了解,城鎮居民醫保報銷比例最高可達50%。現時,由于楊勝貴一家都沒有參加過醫保,因此所有醫療費用都必須自付。

    同時,市醫保所的工作人員還表示,鑒于楊勝貴情況特殊,既要照顧產后未愈的妻子,又要四處借錢,可以上門為其辦理參保手續。所里還打算號召職工捐款,湊齊楊勝貴一家人參保所需要繳納的參保費。“雙胞胎如果先天不足,往后可能還需要一系列的治療和保健,因此現在開始要給孩子做好保障。以后孩子上學,可以學生身份進行續保,一直有效”。
 
 

    可憐天下父母心,楊勝貴為龍鳳胎奔走籌款的遭遇引起了許多人的共鳴。江爵琳便是其中一個,作為一個孩子的父親,說起孩子剛出生就要住院時的揪心,江爵琳身同感受。“為人父母甚艱難,他一個人打散工養活全家,不容易啊。”

    江爵琳是柯達梧州和盈數碼沖印中心的老板,他從朋友處了解到楊勝貴的情況后,馬上聯系了梧州零距離網的編輯,表示愿以沖印中心的名義,捐1000元給楊勝貴。

    除了捐款,江爵琳還身體力行,計劃動員同行好友和市民進行捐款,他承諾,在8月11日、12日店鋪宣傳活動期間,每銷售一套兒童攝影套餐,就捐出30元,同時現場呼吁市民進行愛心捐款。“贈人玫瑰,手有余香。”江爵琳說,也希望員工可以通過這次愛心活動獲得一些啟發和教育。

    8月9日上午,江爵琳與記者一起把1000元捐款送到了市工人醫院,交給孩子的父親楊勝貴。

 
      《梧州日報》7月25日關于早產雙胞胎的報道,在見報當天便牽動著許多普通市民的心。26日,好幾位熱心市民趕到市工人醫院,送去自己的心意和祝福,給楊勝貴加油鼓勁。

    截至當晚20時,楊勝貴就已收到梧州本地愛心人士個人名義的捐款近2000元,其中有來自梧州日報社部分員工及家屬、朋友的自發捐款。

    一直熱心為殘疾人和困難家庭救助奔走的李國楹,他得悉楊勝貴的情況后,除了聯系愛心企業捐款,還根據楊勝貴的家庭情況,指導他申請低保,為日后的生活做一個保障。楊勝貴說,自己來梧州打工3年,對于本地的許多政策都不甚熟悉,因此錯過了許多補助機會,“直到李叔跟我說,才知道原來外來工也可以享受很多本地的救助。”楊勝貴遺憾自己很多證件沒有齊全,導致現在苦上加苦。

    愛心市民張女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不好意思地說,每一次看關于雙胞胎的報道,都忍不住流眼淚。“母親經常教育我,助人為樂。”張女士于是把雙胞胎的遭遇發到單位的群里,告訴身邊的朋友,呼吁他們一起捐款,“助人無分界限,無論是梧州人還是河池人,我們都應該幫一把。”張女士的好友知道此事后,又動員了其男友捐款,最后,張女士的幾位朋友一起湊了550元,親自存到市工人醫院楊家大小孖的醫療賬戶里。
 
      截止8月9日,楊勝貴共收到梧州各界捐款16000多元,每一筆楊勝貴都用心地記下來,他還能清楚地說出第一筆來自梧州日報的記者、第二筆捐款來自一個不認識的阿姨……“我不知道用什么言語來表達我的感激之情”,對于梧州人的踴躍捐輸幫助,楊勝貴既意外又感動,“我一個外地人,但梧州的市民和單位都肯來幫我,”楊勝貴說,他從來沒有想過自己能借到那么多錢,“我知道不少捐款的人家里條件也不好。”

    梧州人的愛心讓楊勝貴動容,他認真地對記者說:“只要我渡過這個難關,以后別人遇到困難,我也會盡我所能義不容辭地伸出援手。”
 
  爸爸媽媽,等我回家  
   
  版權說明  
 

版權聲明:梧州零距離原創策劃,歡迎轉載或報道,但請注明出處。違者必究。

出品:梧州零距離
本期記者:黃祎婧
攝影:萬立平(見習)、張祺量(實習)、黃祎婧
本期編輯:莫麗娜
美編技術:王玉霞、莫建有
時間:2012年8月10日

 
 
 
 
  版權所有: 梧州日報社 | 零距離廣告刊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