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福利在线_xxxx影院_毛片网站免费_777sesese

  首頁  新聞   問政  專題  論壇  汽車  樓市   家裝  理財  美食  旅游  投票  ENGLISH  
   
 

    13年前,家住京梧社區的阿珍與她丈夫離婚了,因為丈夫在外面有了別的女人,而那時,阿珍懷中的兒子只有11個月大。

    “決定離婚,是因為覺得感情的背叛我無法承受,離婚后才知道,生活的壓力更讓人無法承受。”阿珍說,那時候,她在京梧市場附近經營著一家小雜貨鋪,錢雖然不多,但是加上丈夫的一份工作收入,生活也算是安穩。離婚后,經濟的“漏洞”馬上顯示出來了,不僅原本丈夫那一半生活支出全部壓在她一個人身上,而且剛出生的孩子各種花銷也在不斷增多。阿珍幾乎每天除了奶孩子,就在打理雜貨鋪,每隔幾天還要到農貿市場進貨。無論寒天還是酷暑,她都不得不一早就背上還在熟睡中的兒子,騎上自行車趕到農貿市場。跟著她奔波的兒子因此總是容易發燒生病,看病的費用又成了一筆不小的負擔,生活似乎進入了一個死循環。阿珍感嘆地說:“我兒子是大哥那里借一點錢,大姐那里給我幫補一點生活費,這樣東拼西湊才養大的。”

    而家住藍天社區的單親媽媽阿麗也遭遇到了同樣的經濟困難。她丈夫是7年前在一場突如其來的急病中去世的,她家里原本就是靠著自己在小區做清潔工作和丈夫蹬三輪車的微薄收入維持著,丈夫的突然去世讓阿麗措手不及。但她甚至都還未來得及為丈夫的離去感到悲傷,不斷出現的賬單就已經壓得她透不過氣來,身上背負的是未還清的房貸、醫院的治療費用、日常生活的開銷,還有兩個女兒的生活學習費用……成為了單親媽媽的阿麗覺得天都要塌了。

 

    “那時候,每天一睜開眼睛就是想,哪里還可以再擠出一點錢,哪里還可以再借一點。”阿麗說,她最困難的時候,她連給小女兒上小學交學費的錢都拿不出來,小女兒上學的事情一拖再拖,直到學校打電話來追問到底還讓不讓女兒上學,她也只能哽咽著跟對方說我們沒有錢啊。后來是阿麗的朋友們不忍心看到她的境遇,你捐一點我出一份地湊夠了小女兒開學的費用,才能讓小女兒上學讀書。

    “為了養活我們母女三人,我最多的時候同時打了5份散工,每天只能睡2個小時,幾乎除了中午和晚上給女兒做飯,其他時間都在工作,我們最難的時候,手上的20元錢要吃一個星期。”阿麗說。

    而阿夏是一位未婚的單親媽媽。6年前她還是一個花信年華的女子,懷上了同居男友的孩子,可是她期待聽到的結婚承諾,卻變成了男友從此銷聲匿跡的消息。阿夏傷心欲絕,而此時,她身體里的小生命已經有了規律的心跳,阿夏內心深處的母性,讓她決定留下了這個孩子。但做一個單親媽媽所帶給她的生活壓力,卻是她始料未及的。

    因為女兒是非婚生育的,所以阿夏不敢也覺得沒臉告訴家里,當時她身上的存款只有2000元錢。“如果我想帶孩子,就沒有錢生活,如果我要工作賺錢,就沒有辦法帶孩子。”阿夏說起那時候的境況還是會不自主地流下淚來,她說,女兒出生后,她花錢請保姆照顧女兒,交了房租、除去生活費,存款已經花光了,她不得不剛坐完月子就找朋友介紹去工廠里上班,從小沒有吃過什么苦的阿夏,如今卻做著辛苦卻收入不多的體力活。

    有一次阿夏坐公交車回家時把買給女兒的奶粉落下了,她跑遍了每一個車站、找遍了每一輛車、問遍了每一司機,才找回了奶粉,她說:“如果是以前,奶粉丟了就丟了,可是現在我沒有錢,我不知道我找不回那幾盒奶粉,要到什么時候才能有錢給寶寶買奶粉。”

    隨著現代社會離婚率、疾病發生率等因素的增加,因離婚、喪偶及非婚生育而產生的單親媽媽群體也在增多。在這些單親家庭中,由母親獨自撫養孩子是最普遍的現象。

    “一個家庭原本應該是一個穩定的三角形,當‘三角形’缺失任何一角的時候,這個家庭都會崩潰,這個規律適用于情感上,同樣也適用于經濟上。”市心理咨詢師梁潔華說。單親媽媽獨力撫養孩子,經濟水平自然會下降,單親媽媽一般會面臨生活困難的情況。

    中國婦女網做過一個關于單親媽媽的抽樣調查,數據顯示,中國74.4%的單親媽媽面臨的最大困難首先是經濟的困難,65%的單親媽媽經濟狀況持續惡化。“單親媽媽的貧困化,已經成為了一個主要的貧困群體,在貧困的婦女中,單親媽媽占了相當的比重。”市婦聯有關負責人表示。

    然而,據了解,生活困難的單親媽媽除了申領低保外,卻沒有更多的社會保障或是針對單親媽媽的各種生活補貼、減免優惠政策等。

    丈夫去世后,阿麗為了養活一家三口,不得不馬不停蹄地打散工。凌晨在小區里做保潔工作,清早到制衣工廠里打掃衛生、沖洗廁所、燒水泡茶,上午和下午又要到新興路一帶做保潔工作,周末還兼顧了一份家政工作。她經常累到在做家政時,擦著桌子都能趴在那里睡著,知道她的生活境況的好心雇主,都不忍心打擾她。

    阿麗說:“誰不想找一份穩定的工作,有一份穩定的收入,可是我沒什么文化,也沒有一技之長,穩定工作哪是那么容易找,也只能靠著打散工過日子,能多做一份工就能多得一點錢。”阿麗來自農村,文化程度只有初中,她也想通過朋友介紹找一份長期穩定的工作,可是一份足以滿足她們母女三人生活開支的穩定工作,又不得不講究點“關系”。

    阿芳與阿麗一樣,丈夫遭遇車禍突然去世,成了單親媽媽。阿芳23歲大專畢業后,經藤縣老鄉的介紹認識了丈夫,并很快走入了婚姻的殿堂,那時候丈夫開的小公司正做得風生水起,結婚后阿芳也就過起了相夫教子的閑適生活。然而,丈夫的突然離世,讓阿芳不僅背負起了整個家的重擔,還被壓上了丈夫公司的債務,結婚15年來從未工作過的阿芳,必須去掙錢才能糊口。阿芳說:“我在38歲的時候,面臨了另一個完全不同的人生。”

 

    阿芳學會計專業畢業,之前也幫著丈夫打理公司的財務,專業并沒有生疏。可是她想從事類似的工作卻沒有那么容易,首先她被“30歲以下”的招工條件攔了下來,又被“本科優先”的條件推遠了一步,“現在的年輕人總能拿出很多執業證書、資格證書,我沒有這些。”阿芳說,最后她是在朋友的幫助下,才得到了現在所在公司的一份文職,薪水勉強夠她和兒子的生活開支,可她至今還背負著一大筆債務。

    阿珍與丈夫離婚6年后,她的小雜貨鋪關閉了,那時她也去工廠里工作過,但是工廠里固定的上下班時間和三班倒的作息,加上不定期的加班,讓阿珍完全無法照顧到剛要上小學的兒子的生活。“早當家”的兒子7歲已經學會了煮飯、洗衣服,“我希望工作和孩子我都能兼顧到。”為此,阿珍做起了上門回收廢舊物品的生意,這是在別人看來是既沒有地位,又臟又累的活,但阿珍并不抱怨,反而因為這個時間自由的工作能夠照顧兒子的生活起居、教導他學習寫作業而感到知足。

    單親媽媽年齡大多在30歲到50歲之間,受文化、技能及年齡等因素的制約,使得她們自身就業、生活、經濟等狀況比一般人面臨更多困難。她們中的絕大部分就業層次不高,收入有限,而且僅靠單親媽媽一人的收入,支出家庭水、電、氣、醫療、子女教育等全部生活開支,致使她們的生活水平持續低于社會常規生活水平線下。

    近年來,我市多個部門均通過采取各種措施,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積極為婦女提供就業崗位,比如市婦聯通過巾幗服務中心向婦女提供就業服務,人社部門開展女性創業就業專場招聘會等。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表示,按照目前提供的就業崗位,只要是想要工作的婦女,基本上都能找到工作。然而,記者調查采訪了解到,對于單親媽媽這個特殊的群體,能夠兼顧孩子、家庭和工作的合適工作卻是有限的,她們的就業選擇會有更多的顧慮。

    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當單親媽媽為了生活和工作奔忙的時候,她們分配給孩子的時間和關愛就會隨之而減少,甚至缺失。

    丈夫剛剛去世那段時間,阿芳每天都為生計和還債忙得焦頭爛額,當她回過頭看的時候,發現兒子已經變成她不理解的樣子:老師打電話來說,兒子經常不去上學,總是在學校外面無所事事地游蕩,也不回家,放學后阿芳還要到處去找兒子回來,罵也罵過,打也打過,兒子只是一聲不吭。

    單親媽媽阿紅,現在已經說不清楚感情和家庭是從什么開始出現了裂痕,只知道5年前,她和丈夫總是為了一點點雞毛蒜皮的事情吵得面紅耳赤,“現在想想,爭吵應該是從他下崗之后整日游手好閑開始的。”阿紅說,后來經過一段長時間的冷戰,他們就離婚了。阿紅為了撐起她和女兒的生活早出晚歸,披星戴月,為的就是給女兒好一點的生活。可是她卻發現,女兒離她越來越遠了,離婚的時候還會抱著她說“媽媽不要哭”的女兒,現在幾乎都不與她說話了,開家長會的時候老師也反映女兒總是不融入集體,下課只是一個人坐著,阿紅心里著急,卻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當母親遭遇離婚或喪偶等挫折的傷害,成為單親媽媽時,單親媽媽往往會因為沉醉在自己傷心無助、憤怒失望的情感中,或是終日忙碌于生計,而忽視了孩子失去父親的心情。”心理咨詢師梁潔華說,孩子的心結長期沒有得到關注和正確的疏導,就會導致日后孩子的行為問題。

    據梁潔華的不完全統計,到她的心理咨詢室咨詢子女問題的母親,80%以上都是單親媽媽。

    梁潔華分析說,喪偶的單親媽媽,家庭的氣氛往往會更悲傷、陰沉,而有的母親會認為孩子還小無法理解死亡的意義,而沒有向孩子解釋父親的離去,孩子的情感無法宣泄,在他的內心深處就會產生永久性的喪失感,從而產生不安、孤獨、自卑的心理。上文提到阿芳的兒子不去上學,經常在外四處游蕩,就是孤獨不安的表現,但他卻不懂得表達自己的情感。

    而離異的單親媽媽,在離婚前大多家庭都會經歷沖突、爭吵的過程,離婚后又會因為工作、人際關系壓力的增大,不自覺地把情緒帶回家向孩子宣泄,抱怨對生活的不滿、對前夫的失望等,大多數單親媽媽都沒有意識到,從離婚前到離婚后的過程中,自己的憤怒、失望、焦慮、傷心等,各種負面情緒都已經在孩子的心中留下烙印,孩子也會對自己及對生活感到驚恐、焦慮、無助,從而變得內向、沉默寡言,阿紅的女兒便是如此。

    對于一些非婚生育的單親媽媽,她們的孩子是最沒有“保障”的,發起網絡問診的單親媽媽網友“liaokk”所說的情況,孩子已經成為了父母雙方談判的籌碼,對孩子的成長是最不利的。

    梁潔華認為,并不是說單親家庭注定就是對孩子成長不好的,單親媽媽要懂得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家庭里,如何疏導孩子的情感。首先單親媽媽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能將自己的負面情緒一味地向孩子發泄;其次就是不能抱怨,父親去世的要向孩子做好解釋,離異的不能向孩子抱怨生父的種種不是,詆毀其生父的形象,不能讓孩子因為覺得有一個糟糕的父親而產生自卑心理;最后,盡量找一位男性的親戚或朋友,幫助教育孩子,陪孩子聊天、游戲,使孩子有另外一種性別的成人榜樣來學習。

    在記者的采訪調查中,單親媽媽們都坦言,面對巨大的生活和精神壓力,她們都考慮過要再組建一個新家庭,讓自己的生活有一個依靠,然而單親媽媽們也都認為,再婚會是一條艱難的道路。

    阿麗說,她現在已經46歲了,遇見想要再婚的人,對方大多也是離過婚或是喪偶的,對方也會有他的孩子,她的大女兒18歲了,小女兒在上初中,是女孩子最敏感的年齡,她最擔心女兒們不能和別人家的孩子相處融洽。“而且我撫養兩個女兒已經十分吃力,再婚的話還要照顧對方的孩子,我怕只會讓我的孩子過得更苦。” 阿麗說,所以現在她已經很少再提再婚的事,唯一的心愿就是照顧好自己的女兒。

    還年輕的阿夏經朋友的介紹,去參加過不少相親安排,但是對方知道她帶有孩子之后,多半就不聯系了,阿夏說:“很多人都接受不了帶孩子的女人,但是我肯定要帶著女兒的,這么些年這么苦、這么難都已經過來了,我只能隨緣吧。”阿夏在經歷了多次相親之后,已經把再婚的事情看淡。

 

    中國婦女網關于單親媽媽的抽樣調查數據中,57%的單親媽媽認為帶有孩子的女人,再婚難度很大,即使再婚,家庭關系會變得更復雜和不好拿捏分寸,從而影響了對再婚的考慮,超過60%的單親媽媽再婚會先考慮子女的感受,以及男方對自己孩子的接受程度,有67%的單親媽媽最后未另尋伴侶。

    梁潔華認為,婚姻是兩個人的舞步,要婚姻舞蹈合拍,尤其是單親媽媽的再婚婚姻,需要處理更多微妙的關系。首先是要與孩子進行充分的溝通,得到孩子的支持和理解是,單親媽媽再次走進婚姻的基礎。其次,再婚是兩個家庭的相處,不要期待替代對方家長的位置,或希望對方給自己打分。要訣是兩個家庭達到“和諧相處”即可,做好自己的家庭中角色即可。最后,繼父母最好不要充當教育者的角色,進行批評或指責,你們之間沒有血緣關系,孩子從心理上是不接受你的批評的,會導致關系緊張,教育者的角色應由親生父母來擔當,繼父母只需照顧孩子的生活即可。

    梁潔華也坦言,單親媽媽的再婚會有更多的顧慮,無論是在情感方面,還是在家庭關系方面,抑或是子女成長方面,甚至是在金錢利益方面,她們想要找到合拍的“舞伴”都有更多的障礙,也就意味著她們的再婚之路會更艱難。

    單親媽媽長年累月處于高度的精神緊張和巨大的生活壓力下,她們的健康問題也令人堪憂,單親媽媽的身上多少都會烙下了病根,阿珍因為婦科疾病做了一次手術,現在身體總是不太好,人總是消瘦的;阿麗做過顱內手術,以緩解她的腦神經痙攣,現在她只要太操勞,就會頭腦腫脹,身體疼痛;阿紅由于長期的勞累工作,雙膝留下了痛癥,浸水或受凍就會疼痛不已。

    婦女網關于單親媽媽的調查中,有約78%的單親媽媽患有不同種類的疾病,一方面是經濟壓力和來自社會的壓力,使單親媽媽們容易緊張、壓抑、情緒不佳,進而助長了各種疾病的出現或惡化;而另一方面,疾病的治療所產生的看病費,又加重了單親媽媽的經濟壓力,由此形成惡性循環。

 

    每個單親媽媽的生活都是一次被動的選擇,個中的甜酸苦辣百般滋味只有她們自己最為了解。單親媽媽又是一個讓人肅然起敬的群體,她們不管是因著怎樣的際遇,成了單親媽媽,但再苦再難,她們都沒有放棄過自己作為一個母親的責任。

    她們渴望能給孩子許多心無旁騖的愛,渴望能讓孩子享有豐足的生活,渴望能給孩子創造一個沒有歧視和卑微的環境,渴望能許孩子一個光明而看得見的未來。

    然而,經濟和精神上的雙重壓力,讓她們舉步維艱。如何給她們更多的理解、關愛和援助,是我們需要思考和探索的事情。

 
 
 
 
  策劃/編輯:莫麗娜  記者:鄭玉華  美編:王玉霞  圖片來源:網絡  時間:2014年04月08日
  版權聲明:梧州零距離網原創策劃,歡迎轉載或報道,但請注明出處。違者必究。 | 零距離廣告刊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