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母親遭遇離婚或喪偶等挫折的傷害,成為單親媽媽時,單親媽媽往往會因為沉醉在自己傷心無助、憤怒失望的情感中,或是終日忙碌于生計,而忽視了孩子失去父親的心情。”心理咨詢師梁潔華說,孩子的心結長期沒有得到關注和正確的疏導,就會導致日后孩子的行為問題。
據梁潔華的不完全統計,到她的心理咨詢室咨詢子女問題的母親,80%以上都是單親媽媽。
梁潔華分析說,喪偶的單親媽媽,家庭的氣氛往往會更悲傷、陰沉,而有的母親會認為孩子還小無法理解死亡的意義,而沒有向孩子解釋父親的離去,孩子的情感無法宣泄,在他的內心深處就會產生永久性的喪失感,從而產生不安、孤獨、自卑的心理。上文提到阿芳的兒子不去上學,經常在外四處游蕩,就是孤獨不安的表現,但他卻不懂得表達自己的情感。
而離異的單親媽媽,在離婚前大多家庭都會經歷沖突、爭吵的過程,離婚后又會因為工作、人際關系壓力的增大,不自覺地把情緒帶回家向孩子宣泄,抱怨對生活的不滿、對前夫的失望等,大多數單親媽媽都沒有意識到,從離婚前到離婚后的過程中,自己的憤怒、失望、焦慮、傷心等,各種負面情緒都已經在孩子的心中留下烙印,孩子也會對自己及對生活感到驚恐、焦慮、無助,從而變得內向、沉默寡言,阿紅的女兒便是如此。
對于一些非婚生育的單親媽媽,她們的孩子是最沒有“保障”的,發起網絡問診的單親媽媽網友“liaokk”所說的情況,孩子已經成為了父母雙方談判的籌碼,對孩子的成長是最不利的。
梁潔華認為,并不是說單親家庭注定就是對孩子成長不好的,單親媽媽要懂得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家庭里,如何疏導孩子的情感。首先單親媽媽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能將自己的負面情緒一味地向孩子發泄;其次就是不能抱怨,父親去世的要向孩子做好解釋,離異的不能向孩子抱怨生父的種種不是,詆毀其生父的形象,不能讓孩子因為覺得有一個糟糕的父親而產生自卑心理;最后,盡量找一位男性的親戚或朋友,幫助教育孩子,陪孩子聊天、游戲,使孩子有另外一種性別的成人榜樣來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