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訊(記者 曾燕) 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經過近一年的努力,“美麗梧州·清潔鄉村”活動在覆蓋全市58個鄉鎮14860個自然村的同時,探索出農藥空瓶可換農資產品、“八個一”機制、蠶糞發酵還田變肥料等十六個典型經驗和做法。
????據統計,全市共派出58個工作隊(組)、1300多名機關干部駐村,結合開展新農村建設等工作,宣傳發動群眾積極參與“清潔鄉村”活動,使各地農村面貌發生明顯變化。
????在蒼梧縣嶺腳鎮農藥瓶回收點,工作人員將農藥瓶分為可回收、不可回收、有毒3個類別,有償回收農民收集的農藥瓶上萬只,使田園的農資廢棄物減少,田園變得更加清潔。在蒙山縣,當地通過推行“農資商鋪+廢舊收購站”的有償回收模式,全縣在城鄉設點125個開展農藥包裝瓶有償回收,再由廢舊回收站集中外運處置,截斷污染源頭。
????隨著“清潔鄉村”活動深入開展,各地農村經濟發展方式也出現了新變化。蒙山縣蒙山鎮北樓村養蠶戶將蠶沙(蠶糞)再倒入沼氣池后進行發酵處理,變成無臭無味的有機肥,既解決了農村的污染問題,又解決了農民的能源和肥料問題。與此同時,在探索建立“清潔家園”專項活動長效管理機制方面,各地結合實際探索推行了行之有效的模式。如岑溪市推行三級聯動、“八個一”工作方法,即一支駐村隊伍、一套督查辦法、一套獎懲措施、一名保潔員、一個垃圾池、一輛垃圾運輸車和一個村民活動場所,有效地促進活動的開展。
????此外,各地還把“清潔鄉村”活動與推進特色名村名鎮建設相結合,如蒙山縣新圩、漢豪等鄉鎮新區建設,積極推進安富村青子組、古定村古皮組等新農村建設示范點的同時,精心打造長坪生態旅游示范點,展現風景秀麗的鄉村景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