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報訊 (記者 趙洋 實習生 吳艷虹) 6月3日,記者從梧州市農業局獲悉,為了保障梧州市民“米袋子”的有效供給,今年全市將有效轉變水稻生產經營方式,提高生產機械化、依靠科技節本增效,促進水稻生產增產增效。
????據悉,近年來梧州市的水稻生產發展形勢較為嚴峻,包括生產成本上升、農村種糧勞動力結構性短缺以及稻谷品質不高等不利因素,全市水稻播種面積呈逐年縮減趨勢。
????近日,梧州市農業局印發了《2014年糧食穩定增產增效行動實施方案》。根據《方案》,今年全市的目標任務是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239萬畝以上,總產穩定在81.5萬噸以上,并在蒼梧縣、藤縣、岑溪市、龍圩區等四個水稻主產縣(市)區,選擇100萬畝實施水稻增產增效工程。
????增產增效工程的具體工作措施是:引導水稻種植從單一高產品種向高產優質品種轉變;從傳統的育秧方式向集中育秧轉變;從不合理施肥向測土配方施肥轉變;從農戶分散的病蟲害防控向專業化統防統治轉變;從傳統的耕作方式向機械化生產方式轉變;從小戶分散經營向多主體適度規模經營轉變。
????同時,梧州市農業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將在藤縣、岑溪、蒼梧、蒙山和長洲區等地推廣紅薯種植,通過扶持核心基地建設,引進多個適宜梧州市種植的主推品種,擴大生產規模,使全市新增紅薯秋播面積3萬畝以上,形成梧州市紅薯品牌,令市民群眾的“米袋子”更充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