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報記者 吳艷虹 文/攝
“揚帆起航”的帆船、活靈活現的孫悟空、浪花朵朵的鴛鴦江……造型各異的風箏,吸引了不少參賽者和評委們的眼球。對于風箏愛好者來說,他們追求的不僅是奔跑時的快感,更享受制作風箏的過程。
近日,記者走近參加本屆風箏大賽的選手,分享他們制作風箏的樂趣。
在10月24日風箏大賽風箏制作創新獎的初評中,四年來首次出現的立體造型風箏,吸引了所有評委的眼球。用竹子做桅桿搭起帆船造型,三角形和方形的宣紙做帆。這個名為《桂江造船騰飛》的作品,出自中船桂江造船有限公司員工余杰勇和吳建華之手。
雖然余杰勇已有著四年的風箏制作經驗,但首次嘗試立體造型制作卻給他們帶來了不少挑戰。他們倆從今年9月份開始著手制作這個立體風箏。“我們瀏覽了網上大量的立體造型風箏的圖片,但還是先后六次因試飛不平衡而拆開重新制作。”余杰勇說。
余杰勇說,這個立體船形的風箏不僅宣傳了自己的企業文化,還寓意梧州借寶石節舉辦之際,穩步前行,邁向新的跨越。
玩風箏不僅要看技術,還要玩文化。除了制作工藝,選手陳貴才則注重尋找風箏與梧州特色文化的結合點。《梧州寶石驚寰宇》風箏便是他的得意作品,上面還寫著陳貴才自己創作的題詩:“本是石山精,神憎放顯榮,豪光驚世界,姿態震寰宇”。
陳貴才說,寶石和孫悟空都是從石頭“爆”出來的,用孫悟空的變化來寓意梧州的寶石事業越做越大,人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黑色和紅色為主色調的《京劇臉譜》“拖”著長長的胡須,受到了不少評委的稱贊(右圖)。這一包含著深刻中國文化內涵的風箏的創作者是第一次參加評比的梁國強。今年3月,他在陽江和濰坊參加風箏放飛比賽時看到粵港澳隊的臉譜風箏后,獲得了靈感。梁國強說:京劇臉譜聞名海內外,希望梧州寶石節和梧州文化也能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采訪中,記者不僅分享到“箏友”們制作風箏的心得和體會,更感受到他們對家鄉的熱愛與祝福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