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記者 梁萍 通訊員 李雙紅
????8月10日下午,一場大雨讓市區出現多處積水和內澇,龍圩區多個路段內澇嚴重。有關人士指出,短時間內降雨量大是市區多處內澇易發點出現積水的直接誘因,龍圩區出現“大水圍城”現象反映出排水設施建設滯后、排水能力不足等與城鎮化發展不匹配的問題。
????收水口打不開管網小排水慢
????10日下午的強降雨開始后不久,龍圩區城南大道、銀興一路、政賢路、世紀廣場、祥龍新城等多個路段就陸續出現積水形成內澇,停在路邊的汽車被雨水淹沒,行駛中的車輛被堵在路上,部分道路雨水漫上人行道涌入商鋪,路人在齊腰的水中行走,城市秩序頓時一片混亂。
????據介紹,強降雨后,市市政和園林管理系統及龍圩區有關部門人員很快就到達內澇路段,開展排水清淤、交通疏導等工作。“龍圩區的排水檢查井蓋和雨水收水口數量不多,且大部分是水泥材質固定住的,只留幾個小孔,排水能力十分有限,極易被垃圾堵塞洞口,導致雨水排不去。”市市政工程管理處有關人員說。近幾年來,萬秀區、長洲區的新增雨水收水口都已改為鑄鐵式收水口,在大雨時可打開井蓋加大排水量。龍圩區的水泥收水口無法打開,工作人員只能靠清理面上垃圾來暢通排水孔。據此前排查,龍圩區的地下排水管管徑大多只有800毫米,最大的也只有1米,總體管徑偏小,排水能力明顯不足。
????有網友提出,近年來龍圩區城鎮化發展迅速,房屋、人口規模擴張快,可市政排澇等基礎設施建設跟不上,才會如此經不起大雨的考驗。
????此外,新興市場、政府廣場和京梧市場等市區多處積水也遭到市民吐槽。對此,市政工程管理處解釋說,這幾處均是內澇易發點,下雨后蹲點工作人員已快速到位打開收水口、清除垃圾,大部分積水在十多分鐘內得以排除。
????新區排澇系統規劃建設需跟上
????有關部門表示,近幾年我市一直加強市區內澇易發點整治和防澇工作,每年安排資金檢修、擴容和改造排水渠及新增收水口。今年以來,市政和園林管理局就檢測出需清淤排水渠29條、雨水口和檢查井1715座,面積共5397.88平方米,并及時開展整治,市區內澇積水情況已有所改善。
????“但是,城鎮排澇能力建設滯后于城鎮規模快速擴張的矛盾依然存在,尤其是新城區,排水管網建設標準偏低、防洪排澇系統規劃和制度不健全,以及未移交部分職責的協調對接等問題都有待破解。”有關人士指出。目前,龍圩區部分道路還在建設階段,還未移交市有關部門,在此次強降雨發生地面塌陷的蒼梧大道東側主干道人行道外范圍,市政工程管理處在事發后已設好安全標志和圍欄,但具體修復處理工作仍由龍圩區政府負責,問題銜接和工作開展不夠順暢和系統。
????“舊的問題還沒解決,新的問題又不斷出現,這就要求我們在加強舊城區排澇能力的同時,抓好新城區的防洪排澇系統建設,科學謀劃較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澇工程體系。”市住建委有關人士認為。治理城市內澇是涉及多部門的長期工程,需統籌做好全市排水防澇工程體系規劃,有針對性地逐步整治改造老舊排水管網和配套設施,不斷提升城市防洪排澇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