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福利在线_xxxx影院_毛片网站免费_777sesese

首頁  綜合  時事  直播  房產 家裝  汽車  理財  零距離問政  騎樓論壇  周末玩乜嘢  我們相親吧
首頁圖片新聞>> >>  正文
 
緣結梧州梅花香
緣結梧州梅花香
2017-11-07 16:19   西江都市報   

??? 著名的粵劇文武生黎駿聲經歷了粵劇興衰浮沉的各個階段,仍不愿離開粵劇舞臺,他認為——

????粵劇需在堅守中尋求突破

?11月5日,黎駿聲在粵劇節開幕式上表演折子戲《三氣周瑜》選段。西江都市報記者 楊揚 攝

黎駿聲(右)現場點評戲迷的演唱。

????11月6日上午,在騎樓城小舞臺,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黎駿聲細致地點評一名梧州的粵曲愛好者,為了講解得更透徹,他邊演繹邊詮釋。與11月5日晚在粵劇節開幕式表演舞臺上星光熠熠的他有所不同,此刻的黎駿聲散發的是一種親和力,身上充滿著一名粵劇表演者對傳承和弘揚粵劇文化的激情。

????作為著名的粵劇文武生,黎駿聲扮相儒雅、戲路寬廣,善于運用各種表演手段和聲腔塑造不同的人物。而卸下濃妝,換上便服走進社區,他就只詮釋“黎駿聲”這一角色,微笑回應“粉絲”要求,不厭其煩地與他們合照;對用心求教的演員,他會特地走到人少的角落,再對其給予細心指導。

????與不少出身粵劇世家的演員一樣,黎駿聲的入行也是受家庭氛圍的熏陶。他在七八歲時就開始練習粵劇,由此打下了扎實的基本功,隨后師從紅線女,藝術水平得到了長足的進步。

????與紅線女對粵劇革新的勇敢探索一樣,黎駿聲在演藝道路上也勇于嘗試。黎駿聲的“摘梅”代表作《花月影》就大膽加入一些新的元素,比如在音樂方面運用交響樂與粵劇配樂相結合。在黎駿聲看來,粵劇改革,可以是視覺、聽覺上的提升,包括對戲曲的內容思想上做一些符合時代進步和審美要求的改變,還可以利用聲、光、電,以及布景服裝等表現手段,讓舞臺呈現的方式更加美輪美奐。

????黎駿聲認為,由于現代社會不斷進步,觀眾的審美水平不斷提高,傳統粵劇需要走改革之路。但“萬變不離其宗”,傳統的戲曲基礎是必須堅守的,戲曲完整的表現形式必須保留。黎駿聲說:“這好比我們有時會在表演中穿插一些流行歌曲,但這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僅作為點綴,主體舞臺所呈現的表演方式始終是以粵劇為主。”

????由于種種原因,粵劇經歷了興旺、低迷和再次回溫三個階段,但黎駿聲一直堅守在粵劇舞臺,堅守著傳統戲曲文化,并在堅守中努力尋求突破與創新。對此,黎駿聲說:“身邊很多同行選擇轉行,自己為何堅持了下來?對這個問題,當時自己可能也沒有一個清晰的答案,如今回過頭思考,我覺得,是因為戲曲文化早已深深扎根在我心中,是民族文化的自信驅使著我不斷前進。”

????西江都市報記者 李玉瑩

崔玉梅生于粵劇世家,從小喜愛粵劇;作為一名粵劇表演者,她對粵劇傳承的努力不僅在舞臺上,也在校園里,她認為——

粵劇進校園活動應持之以恒

11月5日,崔玉梅在粵劇節開幕式上表演子喉獨唱《昭君出塞》。西江都市報記者 楊揚 攝

“賣荔枝——身外是張花紅被,輕紗薄錦玉團兒……”一位初一女生略有緊張,為崔玉梅等人演唱了一曲《荔枝頌》。女生的演出感染了她,崔玉梅走上臺去,言傳身教,也即興唱起《荔枝頌》。

崔玉梅的唱腔細膩、氣息自如,引得在場觀眾紛紛鼓掌。

這是梧州市第十一中學開展的“粵劇名家進社區、進校園”活動現場的一幕。崔玉梅說,希望自己的表演能讓學生們對粵劇唱功方面有更深的理解。

生在粵劇世家的崔玉梅在16歲那年,不顧家人反對,考取了廣東粵劇學校,正式踏上粵劇從藝之路。2013年,她以現代粵劇《刑場上的婚禮》問鼎第26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崔玉梅從小就喜愛粵劇,對粵劇之于學生的教化意義,有著深刻的見解。她說:“粵劇的魅力除了唱腔藝術和表演方式外,更重要的是內在美。粵劇包含了我們中國‘禮義仁智信’等傳統美德,它能夠教化大眾,這也是粵劇經久不衰的原因之一。”

盡管粵劇魅力依舊,但粵劇傳承面臨著不少難題。崔玉梅說,唱了三十多年的粵劇,她見證著粵劇的變化。“以前粵劇是主流文化,大家都愛聽粵劇。后來,電視、電影等各種文化形式日益豐富,使得粵劇聽眾的層面縮小了。”

為了吸引不同年齡的聽眾,崔玉梅在不同的粵劇表演中進行了細微的改良。崔玉梅告訴記者,日常她也喜歡流行曲,所以在粵劇傳統唱腔上,會適當加入一些比較通俗的唱法,“唱出的粵劇同樣講求字正腔圓,但在典雅之余也增添幾分樸質平實。”崔玉梅認為,粵劇有它獨特的魅力,流行歌也有它的普及性,將二者結合,能吸引更多年輕的觀眾,讓粵劇更平易近人。

“傳承粵劇不僅是我們這些粵劇表演者的責任,也是大家的責任。所以現在粵劇進校園活動在兩廣地區逐步深入開展,給孩子們創造了接觸粵劇的條件,在他們心中埋下了粵劇的種子,讓他們學會欣賞粵劇、傳承表演藝術,是一件很好的事情,這項活動應該持之以恒地推進下去。”崔玉梅說。

西江都市報記者 謝韻

廣西粵劇名伶梁素梅已是第二次受邀來梧參加粵劇節的活動,昨天,她走進南中社區與梧州市民交流

演員就是要多和群眾互動

梁素梅的古裝扮相十分靚麗。(資料圖)

11月6日,梁素梅與戲迷合唱《花好月圓》。

11月6日,一襲紅衣裝扮的梁素梅走進梧州市萬秀區南中社區,登上騎樓城小舞臺,與另一名表演者深情對唱粵曲《花好月圓》。她的嗓音圓潤動人,體態優雅自信,一舉一動、一顰一笑,帶領觀眾沉浸在粵韻清音的美好氛圍里。

梁素梅是國家一級演員,也是第19屆中國戲劇梅花獎表演獎獲得者。2002年4月,梁素梅憑借新編粵劇《紫金錘》一舉“摘梅”,實現了廣西粵劇界梅花獎零的突破。

對于梧州,梁素梅并不感到陌生。早在2012年,梁素梅就受邀來梧州參加粵劇節的演出。如今,她再次受邀來到梧州參加粵劇節,除了依舊奉上精彩的演出外,還走進社區和戲迷們一起唱戲、互動。

“與戲迷們面對面交流,我們才能聽到基層群眾對粵劇有哪些要求,對演員有怎樣的評價,對粵劇的發展有哪些更好的建議。”梁素梅說,傳統粵劇想要打牢群眾基礎,演員就要多和群眾互動交流。一旦有了情感上的交流,演員就很容易走進觀眾心里,演員所用心詮釋的粵劇也將獲得更多觀眾的理解與支持。

在活動間隙,不少戲迷們爭相與梁素梅合影、交流,其中不乏一些年輕人的身影。對于有年輕觀眾欣賞粵劇,梁素梅感到很高興,但是她也坦言“自己并不強求”。她表示,順應粵劇的發展,理應讓更多的年輕人接受且愿意走進戲院聽戲,但是什么年齡段的人更容易接受哪種文化,其實是一種規律。“就像大家年輕的時候,可能會喜歡聽搖滾、嘻哈,年紀大了,一些人就喜歡欣賞慢節奏的戲劇。”梁素梅說。

在她看來,每個藝術門類所對應的群眾年齡層次不同,戲劇也有自己的特定觀眾群。梁素梅自信地說:“只要做好粵劇的宣傳,并且用心演繹,能夠確保粵劇得到中老年人的支持,那么粵劇市場也可以很廣闊。”

西江都市報記者 李玉瑩

?

1  2  3  4  


編輯:黃東瑩 鐘笑瑩
 
 
我也來說兩句 0條評論 | 查看評論
 
 
會員登錄名: 密碼: 匿名發表
留言內容:
梧州日報社 版權所有 ? 2009-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備08001990號 梧公網安備:45040000045號 廣西壯族自治區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許可證號:4510420100001
梧州零距離網版權與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梧州零距離網”的所有作品,任何媒體轉載須注明出處,違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梧州零距離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