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記者 曾韻 通訊員 李潔
查房、門診接診、做手術、緊急處置患者危急情況、研究課題……這是市紅十字會醫院心血管內科二區主任歐永強每天的工作常態。 與其他科室不同,心血管內科被稱為和死神賽跑的科室,由于心血管疾病發病急、癥狀重、病情變化快,這就要求診治醫生必須“爭于分秒,細入毫厘”,24小時隨時待命。雖然忙,但他從不抱怨,“為病人解除疾病痛苦,是我學醫的初心。”歐永強言談話語間透露著堅定。 19年如一日,“救死扶傷”成為歐永強生命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他平均每年接診門診病人1500余人次,為病患者完成冠脈造影術、冠脈支架介入手術近300例,主持及參與各種急危重癥搶救病例200余次,成功率達80%以上;工作十幾年來,未發生一起醫療事故或醫療糾紛,獲得了病患者的高度贊譽。而憑借著仁醫仁術,歐永強被授予2019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那種成就感讓我充滿了無窮的動力” 5月5日15時20分,歐永強剛從一臺手術下來。還沒休息夠一個小時,16時,他又開始當天第六臺手術的準備工作。而這樣高強度的手術,對于他來說已經是習以為常。 歐永強和他的團隊平均每年要進行近300例心臟介入手術,最多的一天做了八臺手術,時間最長的一臺超過六個小時。手術時長視患者病情而定,情況好的半個小時內就可能完成一臺,如果遇到復雜情況的有時就要花上好幾個小時?!白鍪中g既是技術活,也是體力活?!睔W永強說。 而且,由于心臟介入手術會產生輻射,手術開始之前,歐永強需要換上沉重的鉛衣、鉛圍脖,以往一套鉛衣重約30斤,所有的重量全部集中在肩上。近年雖然經過改良,但鉛衣的重量還有20斤左右?!白鍪中g的時候精神高度集中,根本不會感覺到重和累,但出了手術室就覺得整個人都虛脫了,出了一身汗,連說話的力氣都沒了?!?/p> 歐永強還談到,穿鉛衣并不能完全隔離輻射,因為手、四肢都是鉛衣不能覆蓋的,長期暴露在射線下,醫護人員依然面臨著白細胞降低、免疫力減弱等風險。 對體力要求高,對技術要求高,對身體還有損害,那么,是什么動力讓歐永強多年來始終堅守心血管治療一線?他的答案是:每次看到病人搶救成功、康復出院,那種成就感讓我充滿了無窮的動力。 2017年國慶節期間,歐永強治療了一位急性心肌梗塞的病患,在急診室時病人心跳呼吸就停止了,情況非常兇險。歐永強第一時間對病患連續進行心肺復蘇,經過多次電擊除顫,病患恢復心跳。緊接著對病人做微創心臟介入治療,成功開通閉塞血管,最終化險為夷。病人康復出院后將一塊寫有“生命守護神”的牌匾送到歐永強手中,以表感謝。 鑄就醫學工匠精神 歐永強不但注重臨床實踐,也重視科研攻關工作。經過多年鉆研和實踐,他在心血管疾病和診治方面有著獨到的見解,掌握了多項技術,也使市紅十字會醫院心血管內科業務水平達到了新的高度: 2018年,歐永強自主研發的“多功能下肢靜脈血栓治療儀”獲得“國家實用型專利”并大范圍推廣,讓大量的下肢靜脈血栓患者得到更為精準有效的臨床治療,大大縮短了住院時間,降低了醫療費用。 2019年,歐永強帶領團隊在原有的我市首家國家級胸痛中心的基礎上,組建紅會醫院心臟中心,且不斷優化就診流程,將胸痛救治的黃金標準——“門-球時間”壓縮在一個小時以內,極大地提高了胸痛的救治成功率。 今年,歐永強繼續帶領團隊,聯合骨干成員承接開展國家級“十三五”科研項目——“H型高血壓基因檢測臨床精準治療”,在高血壓基因治療這一醫學前沿領域不斷深入探索…… 一項項新技術的成功開發,一項項科研課題的深入研究,無不印證著歐永強在醫學科研道路上的不懈努力和鑄就醫學工匠精神的辛勤汗水。 由于工作出色,歐永強先后獲得“梧州市五一勞動獎章”“廣西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兩次被評為“梧州市優秀醫師”,三次獲得我市衛生計生系統“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五一勞動獎章是榮譽,更是鞭策和責任?!睔W永強表示,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將不斷激勵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為百姓的健康保駕護航。 |